本报讯(驻福建记者 林小瑛)新年伊始,福建省供销合作社传出令人振奋的喜讯:2007年度,全省供销社系统上缴国家税费总额达2.1亿元,同比增长82.25%,创建社以来的历史最高点,并因此荣获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效益一等奖。
2007年,福建省供销社系统实现购销总额270.51亿元,同比增长25.09%。其中,消费品零售额48.72亿元,同比增长18.75%;实现利润4839万元,同比增长107.68%,是2000年全省系统首次汇总扭亏为盈以来实现利润最多的一年。该省供销社系统已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和对社会贡献能力大幅提升。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8个设区市和38个县级政府贯彻省政府48号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出台了促进当地供销社加快改革与发展、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改革、发展和服务“三农”的工作体系。同时,全省市县两级联合社“三定”工作已完成94.9%,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基层供销社改革改造面达到92%,社有企业改革改制面达9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
“新网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初步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经营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烟花爆竹安全经营五大经营服务网络,省农资集团公司建立了“龙得宝”农资连锁直营店、加盟店达858家,农资配送中心23家;仅去年全省系统就改造、建设连锁经营网点2912家;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54个,去年交易额达18.02亿元,同比增长55.16%;成立烟花爆竹批发企业72家,专用储存仓库127座,烟花爆竹经营网点、代批点9210个,基本实现了县域内烟花爆竹的连锁经营、统一配送。
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到2007年底,全省供销社系统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453个、农产品等行业协会261个,入社(会)农户5.28万户,带动农户30.15万户,仅去年专业合作社(协会)为社(会)员推销农产品达20.5亿元;已开办3765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建成了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巩固并扩大了市场份额。
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渐成规模,产业化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07年底,全系统兴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89家,年产值实现20.2亿元;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87个,带动农户25.8万户,助农增收9.7亿元;建设各类市场83个,年交易额达25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