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25日,NYBOT棉花价格保持极强的涨势。5月合约由71.40美分/磅涨至78.81美分/磅,价格飞升10.4%。供需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导致NYBOT棉花价格如此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不同作物对土地的争夺以及投机资金的推波助澜。
2月22日—23日,为期两天的USDA展望论坛在美国佛吉尼亚州的阿灵顿举行,会议公布的棉花预测数据再次把这个濒临供需失衡的商品推向更为紧张的边缘。虽然展望论坛对市场的影响远逊色于3月底的USDA种植意向调查报告,但在时下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境的时候,该会议的数据还是影响了相关的所有商品。
就棉花数据来说,美国农业部预测的2008/2009年度美国棉花种植面积950万英亩,收获860万英亩,这一数据较去年的种植1083万英亩收获1049万英亩大为减少;美国农场局联合会预测的种植面积和收获面积分别是950万英亩和900万英亩;美国国家棉花总会预测的分别是种植955万英亩收获876万英亩。这三家机构预测的单产数据都较去年下降,在835—850磅/英亩。
美国的棉花消费依然难有起色,价格仍然受出口主导。而展望论坛对全球棉花消费作出了增长的预期,消费总量增67万吨,达到2698万吨,而总产量则为2562.5万吨,期末库存更是萎缩到1139.6万吨。USDA称:“全球棉花库存将处于五年内最为紧张的水平。”对于上述数据我们只能作为重要参考,毕竟自己没有这样权威的预测机构。
从NYBOT棉花期货的规则来看,虽然其价格给全球棉花定位,但交割完全是本土生产的棉花,所以它的价格波动总是把全球数据和美国自身的情况混在一起。眼下国际小麦及食用油价格大幅飙升,刺激了粮油类作物和棉花竞争土地。虽然棉花自身库存消费比还不足以把价格定位在近80美分/磅的水平,但其它商品暴涨,棉花价格停滞则无以为生。在三月底各国种植意向调查有着落之前,类似的农产品互相推动式的上涨或者高位震荡仍然是主导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其供需则显得暗淡而被忽视。
截至2月25日收盘,NYBOT棉花12月合约达到84.52美分/磅,比去年同期高出44.6%;而我国棉花现货价格指数328只较去年同期上升5.6%。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商品供给的结构性差异,国内棉花很难追踪国际行情。本周NYBOT棉花的行情仍然延续与其它商品的联动。(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