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灾之年农民心不慌
——重庆市南川区供销社系统抗灾力保春耕农资供应纪实
驻重庆记者 杨耀文

  从1月中下旬以来,重庆市南川区遭遇五十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凝冻灾害天气,给全区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为保证灾后全区农资市场供应,南川区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农资货源,增设销售网点,强化服务功能,将农用物资送到农民手中,确保了大灾之年无肥荒,全区春耕生产用肥所需。特别是在高山 上的许多农民感激地说:“我们有供销社作后盾,大灾之年心是不慌的。”

  抓好储备 保证货源

  在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灾来临以后,该区没有出现肥荒,这还得益于该社始终把淡储旺供的工作放在首位。为保证今年全区农资市场供应,他们早就在化肥等农资商品的淡季储备时期,将储备任务落实到各企业。同时,农资公司和各基层社还采取贷款、借款、职工集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组织购进尿素、碳铵、磷肥、复合肥、种子等1万余吨。

  据了解,供销社企业仅支付资金利息就达数十万元,全部自身消化,供销利益虽然少了,农民却得到了更大的利益。全区农资旺季供应,也没有出现断档脱销和价格急剧上涨现象。

  针对雪灾后的旺季市场来临,用肥需求增加的情况,他们又积极协调各生产厂家组织多生快产。

  在今年区内磷肥停产供应偏紧的情况下,2月初及时从区外厂家购进磷肥300余吨,保证了区内市场供应。针对生产厂家由于原材料价格猛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出厂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及时与生产厂家协调,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尽量降低成本,使全区化肥等主要农资商品出厂价格没有出现大涨现象。严把商品进货质量关,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标准保证农资商品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

  同时,区供销社系统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按照国家规定的进销差率来合理制定销售价格,让老百姓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资商品。

  据不完全统计,到2月22日为止,全区共库存化肥等农用生产物资8000余吨,供应到农民手中的化肥等各种农用物资1万吨,一批农资商品正在协调组织调运之中,基本上可满足农民大春生产所需。

  增设网点 方便农民

  针对南川区典型的山区地理特点,供销社系统积极想方设法增设销售网点,方便农民就近购买农资商品。

  一是充分利用全国总社实施的“新网工程”和商务部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服务的标准化农资超市16个和农资便民放心店181个,让农民也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服务和消费环境,就近向农民出售各种农用物资。

  二是在原有近400余个销售网点的基础上又在边远山区增设供应网点50余个,全区共有农资销售网点450余个,覆盖了全区100%的乡镇和村社,使农民足不出村便可以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农资商品,减轻了农民的肩挑背驮之苦,让农民实现方便安全放心消费农资商品的目标。农民普遍反映,到供销社购肥方便,价格稳定,质量可靠,没有假化肥。

  强化服务 科技兴农

  供销社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和技术优势,从2月中旬开始,在做好农资供应工作的同时,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推动科技兴农普及进程。在各乡镇设立庄稼医院,配备影音设备,利用逢场天向农民播放农业科技知识和科学种植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充分利用专栏、黑板报、资料等及时向农民发布各种农技知识和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做好测土配方施肥供肥,科学用肥用药,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印发相关的技术资料,合理调整种养结构。

  同时,各销售网点利用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运输工具,积极开展送肥药下乡进村活动,将各种农用物资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户院坝,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