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一次金融工作会上说,银行业将面临着信用危机不断上升的可能性。面临从紧货币政策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针对当前国内外金融环境和信贷政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纷纷及时调整信贷策略和信贷结构,放缓甚至暂停信贷投放量,从而规避信贷风险。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虽然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以及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还远不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那么严重,但农村信用社更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借机壮大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抱着盲目乐观、“高枕无忧”的态度。随着农行重返农村市场,乡村银行不断涌现,邮储银行各地支行相继挂牌,农村信用社也不再是农村市场的“一枝独秀”了,面临着竞争和挑战的日益激烈,作为信贷风险防范的评级授信工作日益提上了日程,成为信贷部门的监控重点。
农村信用社的评级授信工作,在平时的操作中,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思想认识不重视,评级授信工作只是放贷前的例行程序,来者即评,评后即贷。评级授信只是评级授信工作人员的事情,评级指标也只是授信人员笔下的数字游戏,被评级授信人员只是例行签字即可。第二,不注重调查研究,过分依照主观意识和传统经验。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经营者的经营状况也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因此,面临一年一评的评级授信工作,也要注意时时跟踪,科学评级授信。第三,评级程序简单,不成体系,没有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科学的评级授信工作体系,易管理,易操作,而不只是制定了完美的评级授信操作规程。第四,对于公司客户的评级授信,往往只是根据公司财务人员送来的财务报表来确定信用等级评定,缺乏对财务报表数字的实地调研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
面临以前存在的问题,农村信用社规范化的评级授信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信合员工,特别是评级授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争取做到评级授信工作真正成为防范信贷风险,有效保障合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防火墙”,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引起高度重视。评级授信工作是一项系统谨慎的工作,评级授信额度的合理确定,直接关系贷款的投放额度,也直接关系到放贷的经营决策和贷款资产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审慎授信的责任意识。
其次,注重调查研究,合理确定授信额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评级授信工作更是如此。对于农户、个体工商户的评级授信工作,由于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所以评级授信更注重实地调查,通过非财务因素,特别是借款人的诚信程度、资产负债状况、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来确定信用等级。对于公司类客户认真分析各类财务报表,特别注意评级授信操作中扣减项,合理确定评信等级。
再次,加强培训学习,建立健全评级授信体系,不断提高评级授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联社(或合行)成立专门部门(科室)统一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学习,帮助评级授信工作人员做好各类财务报表的解读和评级授信操作中注意关注对象,同时,建立健全合行-支行-授信小组体系建设,对于公司类客户评级授信实行支行申请、合行审批的机制,探索出快速、便捷、高效的审批反馈机制,避免审批程序繁琐造成客户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的情况出现。
此外,动态授信、互利共赢,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各支行结合合行总行制定的信用村、信用户评级评级授信管理办法,采取集中评定和随时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向授信人员宣传政策,讲明利弊,形成“主动授信、良好信用是无价财富”的理念,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达到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三方互利共赢。对于已授信的客户实行及时跟踪、动态管理,对于因环境、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经营变化的,授信额度随时做相应变化。
一言以蔽之,评级授信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良好信用环境的创建不仅是金融部门更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创建的顺利开展,我们深信,你争我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良好的信用环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