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当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总经理张莉将江西婺源小额农贷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证书颁发给婺源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张长高时,标志着江西婺源县农村信用联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功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这是中国小额农贷模式首次获得国际认可,也是迄今为止首个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金融产品,意味着中国小额农贷已由一种信贷业务成长为具有自身特色、同时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金融服务产品。
小额农贷是以农户为贷款对象,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主要在中国分布最广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办理。小额农贷具有贷款门槛低、利率优惠、方式灵活、操作规范、管理严密等优势和特点,已成为深受中国亿万农民欢迎的重要金融产品。
2000年,我国开始在江西婺源县示范试点推行小额农贷。婺源县农村信用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信贷方式,推出了与农村基层组织互动的农贷协管员制度,使小额农贷的运作和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小额农贷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极大欢迎,显示了其强盛的生命力,被誉为“婺源模式”。
2001年,小额农贷“婺源模式”迅速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并形成了信用社主导、政府推动、农民参与、多方互动的发展局面。小额农贷作为国际小额信贷的一种创新模式,与国外通行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相比,吸取了对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农户实行信用放款、不再需要抵押担保等合理成分,同时又剔除了一些不切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高利率、周期较短、倾向妇女、频繁还款等内容,因而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江西婺源小额农贷推广六年多来,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规范操作、评级授信,后续跟踪、强化管理,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工作互动、形成合力等环节,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为辖内6万多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和核发《贷款证》,总授信额度达4亿多元,累计发放小额农贷14亿多元,成为该县农村信用社客户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信贷品牌,在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有效满足广大农户的资金需求,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场外访谈: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肖四如——
小额农贷正在破解 农村金融众多难题
小额农贷是中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中国传统农村金融制度的重大突破。小额农贷以其贷款门槛低、利率优惠、方式灵活、操作规范、管理严密等优势,正在破解农民贷款难、担保难和农村金融放贷难、农村信用环境差等一系列重大难题,对缓解农民贷款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小额农贷以低门槛的信贷方式,有效破解了数千万贫困农民长期以来存在的贷款难问题;以信用为基础的贷款方式,有效破解了数亿农民贷款缺乏抵押担保物的问题;以相对优惠的贷款利率,有效化解了农民获取金融支持成本较高的问题;以流程化的操作模式,有效化解了农户贷款中操作风险问题;以互动式的管理方法,有效化解了农村信贷风险高的问题;以信贷手段促文明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信用环境优化的问题。
小额农贷的发展完善,揭示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首先,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这一中国最大的乡村银行体系的网络优势,使其信贷政策与分散经营农户的金融需求对接,适应中国农村分户经营的组织活性,满足农户的基本金融需求。其次,充分发挥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和其它社区组织的功能,形成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互动的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满足农村有效金融需求。第三,以市场化选择、商业化运营为基础,政府适当政策扶持,通过金融手段,引导农户逐步走向市场,并实现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第四,针对现阶段农村发展特色,充分发掘农村信用资源,形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户担保贷款和信用共同体贷款等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信用保证方式,走出一条以综合利用信用资源为核心的农村金融创新之路。第五,建立区域性农村金融管理和服务平台,解决农村信用社大量分散的小法人、风险承担力弱与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对接难的问题,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
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解决四大矛盾:要努力解决小额农贷风险因素较多与金融业逐利避险性之间的矛盾;努力解决发展小额农贷的高成本与服务对象较低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努力解决小额农贷需求量大与农信社资金实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努力解决小额农贷以信用为基础与农村信用环境缺失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