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是贵州省凝冻天气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据农业部门统计,至2月10日,全州农作物受灾面积97万亩,成灾面积59.2万亩,绝收面积10万亩。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该州的农业生产正在恢复,备耕和春耕情况有条不紊地展开。
1月12日以来,全州范围内出现凝冻天气,最低温度达零下三摄氏度,农作物受灾,交通受阻,人民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冻害时间之长,在四季如春的黔西南,实属历史罕见。
全州8县市130个乡镇2047个村,共计280多万人口,均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经济损失16012万元,其中冬春蔬菜受损最严重,占总损失的近20%,其次是果园,占总损失的11.6%,而油菜、马铃薯、小麦等作物也不同程度损失。黔西南州土肥站站长罗敏一直坚守在冻害抗灾第一线,她告诉记者,从受灾程度看,低热河谷地区种植较早的早春菜,冻死面积达80%。
为了促进抗灾救灾工作的进行,黔西南州成立了“黔西南州农业局系统抗灾减灾领导小组”和“黔西南州农业局系统低温凝冻天气保障蔬菜安全供应工作领导小组”。
然而,与大多数地区一样,黔西南州农资储备还存在较大缺口。截止2月10日,该州储备化肥9819吨,占需求量的13.8%;其中,氮肥7300吨,占需求量的15%;磷肥1354吨,占需求量的13%;钾肥591吨,占需求量的8%;复合肥574吨,占需求量的12%;储备农药162吨,占需求量的16%;储备农膜1080吨,占需求量的59.8%。
为了促进农民今年增收,搞活农产品经济,黔西南州还将大力发展农产品下游产业,积极建立农特产品生产基地。为了增加产量,黔西南州今年将积极推广普及玉米粪团育苗移栽、油菜育苗移栽、马铃薯高厢起垄栽培、小麦分厢条播或小窝点播为重点,配套种子包衣、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控等技术。
为了挽回本季作物受灾歉收造成的不利影响,黔西南州鼓励农民尽快改种生育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如马铃薯、菜玉米、叶菜类蔬菜、棒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