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社要带领农民多挣钱”
——记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大四平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岩
本报记者 曲丽赢 文/图

把荣誉戴在身上,张岩笑得很灿烂。

  1月27日,人民大会堂,张岩作为唯一的劳模代表,在总社四届四次理事会议暨系统先进表彰大会上发言。她一头短发、有着东北人的爽朗和直率,做起事情来风风火火。

  一步到位当了“官”

  朴实的张岩讲起她和供销社的渊源,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属于一步到位当了‘官’,从普通供销社职工一下子成为供销社主任。在这之前我承包了辽宁新宾县平顶山镇供销社的店面,领着我们姊妹几个做买卖,生意一直都挺不错的。”1999年,新宾县供销社领导看到她能张罗、有能力,曾先后四次找过她,让她到大四平供销社当主任。张岩坦言: “我也犹豫过,但是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决定去。”大四平供销社离张岩平顶山的家有30公里远,家里的生意也主要是她操持,因此家里人纷纷表态:家里不缺你去那儿赚的那点钱,你就那么想当官啊!但是张岩还是毅然地走了,因为她说,和做买卖不一样,当这个官可以实现另一番人生价值。此时,作为从基层出来的劳模代表,张岩得到国家给予的这么高的荣誉,这让她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到了大四平供销社,张岩顶着多方的压力,那里的人都排斥她,纷纷议论:大四平供销社没人了?要从平顶山调入,而且还是个女人!“大家都盯着你看呢 ,看你是否能干好 ?我就不服输,领导让我来管这摊儿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我就是要干出个样儿给大伙儿看看!当时的供销社的情况真难啊,一分钱没有,只有一堆的债务,而且传统业务都基本丢掉了,网络也残破不全,职工开不出工资。”张岩回忆起那段日子,深有感触。

  先抓农资经营再解决卖难问题

  新官上任了,张岩面对供销社的残局,心中千头万绪。这个“官”该怎么当?经过一番考察、调研,张岩认为要想让供销社起死回生,先得抓农资经营,这是供销社的主营业务。那时大四平的农资经营是归农业站的。如何才能再把业务抓回来呢?张岩经过考虑想出了她自己的办法,用她的话讲:“利用农村的亲缘特点,一个镇3万多人口总能通过亲戚找亲戚,建立起一个关系网。我动员了所有的老亲少友,谁家预订多少化肥、种子,都报个数,集中起来,我挨家的送货上门!”以往供销社农资商品供应是归个人承包,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农民都到周边的地方去买,张岩上任后,以镇供销社为龙头,在各乡、村设立了 分店进行销售。“农民没现金买农资怎么办?我让他们用苹果、玉米来换,然后我们再拿出去卖,这样一举两得!” 张岩说。她动员供销社职工筹措了50万元货款,亲自组织货源,并在偏远地方设置了6个销售点,当年就销售化肥900吨,比上年增加650吨。由于价格比较公道,为农民让利近万元,赢得了民心,供销社也掌握了农资经营的主动权。

  “我们的供销社光农资一年能纯收入4万多。”说起这个张岩很自豪。张岩还对实盐烟花爆竹实行统一供货连锁经营,吸引了周边村镇的农民去买。2007年张岩将分销售改成农资超市和日用品超市,设置了农产品购销点。如今,大四平供销社累计收购农副产品2500多吨,助农增收500多万元。

  想尽一切办法助农增收

  农资经营和农副产品收购走向正轨之后,张岩又开始寻找其他为农服务项目了。她把单位行政工作的9个人都安排起来, 各尽所能,帮着供销社一起去摆脱困难。要让供销社的职工开得出工资,要让农民多挣点钱,这是张岩到了大四平供销社以后一直以来的心愿。于是她四处走、学习、参观、考察项目,寻找助农增收的商机。手工编织业是当地的传统行当,2006年,张岩带领供销社职工和农民搞起了编织,用树枝、 树叶、 树皮编织成环 、球 、南瓜等,将产品卖到国外。 “搞好了一年能收入百八十万,去考察项目时,我把我女儿都动员起来了,让她帮我出主意。别人说我‘干点什么把家里人都搭上了’。”

  2006年大四平供销社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了天竺工艺品厂,吸纳了70多名下岗职工。供销社参加广州交易会,产品远销欧洲市场,当年为农增收300多万。“我们还吸引了德国客商到我们那里订货呢。”张岩兴奋地说。

  为了帮农民多赚点钱,2007年张岩又牵头成立了浩祥专业合作社,发动农民养兔。23万元建立了养殖基地,吸引社员入社已达20家。目前,合作社引进种兔1500组,每季为社员提供种兔9000余只。专业合作社负责销售兔肉兔毛,使得社员年均增收3000元,目前合作社已经带动农户105户。

  还完供销社债务却欠下了一本“亲情债”

  同事评价张岩:做事风风火火,干起工作不要命。她的责任心很强,基层社事情杂多,凡是她都要亲自去看,每天坐汽车往返于平顶山镇和大四平之间,几百块钱的工资让她舍不得打出租车。在承包店面做生意的时候,张岩的收入可比当这个“官”的工资要高的多,但是她很执著,她对大四平供销社事业的热情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当“官”几年张岩带领大家把供销社的债务还清了,她却欠了家里人一本“亲情债”。她的身体不好,吃药是家常便饭,她曾作过两次大手术。让她欠下亲情债的几件大事都发生在春天,因为春天是供销社最忙的时候。

  唯一的女儿婚礼办在春天。结婚当天,正值农资销售旺季,这边送新娘的车马上要开走了,丈夫催促她快些上车,张岩说:“我去销售门店看看,马上回来。农资价格一天一个变化,我放心不下啊。”等她回到家,送新娘的婚车已经走了,她又匆匆赶往女儿结婚办酒席的地方,但是婚筵也已经散了,这成了张岩今生最大的遗憾。“我现在听不了谁家嫁女儿,这样的酒席邀请我参加,我都一概推掉。”这已经成她心中永远的痛。

  张岩是家里的主心骨,从小没离开过父母,父母一直都很依赖她。一个春天,母亲得了脑血栓,当地医院通知病危,张岩叫了一辆出租车把母亲送到县里医院,让丈夫陪护,她转身就走了,她说她放心不下供销社的那边的事儿。母亲最终被抢救过来了,此时,张岩已经10天没去医院看母亲了。去医院的那天,父亲说:“这是哪股风把大四平供销社主任给吹来了!”父亲的这句话让她放声大哭。说到这儿,张岩的眼圈红了。

  也是个春天,在胆管大手术做完以后,由于供销社销售化肥正忙,张岩放心不下,身上还插着手术的引流管,她就去了销售化肥的现场,职工们看到这个场面,感动得流下眼泪:“我们再不好好干就对不起我们的主任啊!”

  张岩在参加表彰大会的空闲时间还是没忘记寻找一切能增收的机会,听同行的内蒙代表说那里葵花销售很好,她说要找个时间去看看,好好学习,品种合适的话也引进这个项目。这样为供销社和农民一直忙碌着,张岩还是很谦虚:“我们的农副产品收购, 信息掌握得太少,做得不够,还得多努力。”

  “9年过去了,大四平供销社扭亏为盈,我深切体会到是农村这片沃土为大四平供销社提供了舞台,是与农民结下的鱼水情,成就了大四平供销社的今日的振兴。我将珍惜荣誉,牢记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永不言止的精神继续带领大四平供销社干部职工,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供销合作社人应有的贡献!”佩戴大红花和奖章、绶带的她,站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