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2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干之乡”采石行

江志伟

  心仪李白的人,是不会不向往采石矶的;而造访采石矶的人,更是不会不拜访李太白的。使“采石矶”与“李太白”之间产生相关链接的,便是那漫卷于采石矶山水间的千古诗情。而这,也正是“长江三矶”之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区别于岳阳“城陵矶”和南京“燕子矶”的主要之处。因此,采石矶便独独享有了“千古一秀”之美誉。

  我的采石矶之游,完全是在一片浓郁的诗情画意中进行的。在翠螺山腰李白衣冠冢前瞻仰,似看到“诗仙”李太白“斗酒诗百篇、漫卷诗书狂”的潇洒背影;在联壁台的凌空石崖上俯瞰,似闻见李太白“投江捉月、骑鲸上天”的千古浪漫绝唱;在三元洞临江入水石阶上嬉水,似捞起一串串带韵的故事、一行行如诗的趣闻……甚至在采石街上的茶干厂里参观,也能感受到采石人阵阵劳动之歌的律动;在采石小学的“经典伴我行”的活动中,也能倾听到发自采石孩童肺腑的诗篇。

  太白楼大厅里的《太白漫游采石图》给我无限遐想,“诗仙游采石、洒下一路诗”,这是何等豪放、何等浪漫?待到友人告诉我“唐名贤李公太白之墓”就在不远处的当涂青山时,我竟毫无要去拜谒的冲动,因为在我看来,采石之游不在景,在乎诗情感悟也。 

  友人告诉我,说是这采石矶前面的长江便是“皖江”;然而,我却有些不以为然,因为早在三元洞入江石阶上嬉水的时候,那一江涟漪闪闪、沸沸腾腾的长江之水,就已经在我心头猛刻下“诗江”这个名字了。

  在三元洞景区之醉月斋就着茶干、品茶时,偶然听到的几位北京游客的把盏之谈资,说是当今社会上的篡改、恶搞经典之风也居然已经染指到诗词界了,甚至连诗仙李白之名作也难逃厄运,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刚”的,有“春眠不觉晓,蚊子处处咬。夜来风雨声,大包知多少”的……令人闻之气愤、思之忧虑、徒唤奈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