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八方合力 重建家园
——南方各地节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罕见的大雪压塌了房屋,寒冷的天气冻坏了蔬菜,交通受阻致使化肥种子一直运送不过来……南方受灾地区在终于见到鼠年阳光的同时,面临着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重任。 

  连日来,灾区干部群众以不屈不挠、愈战愈强的精神,团结一心,积极开展生活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

  安徽:备足农资抗雪灾迎春耕

  正月初五一大早,安徽省肥东县杨店乡农资连锁店就敞开大门,十里八村的农民来到这里购买化肥、种子,准备雪灾之后的春耕生产。省供销社主任王首萌介绍,针对今年安徽雪灾冻害严重等特点,供销系统及早动手,备足农资货源,强化服务,支持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确保春耕生产供应。

  今年大雪冻灾过后,安徽供销系统分别召开了氮肥、钾肥、磷复肥专题分析会,要求皖江、皖淮等区域农资公司50多家配送中心深入农村种田大户,了解灾后群众对农资的需求,并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千方百计调配适销对路商品。到今年1月底,全省供销社已储备各类化肥63.3万吨,同比增长33%。农资流通龙头企业辉隆集团筹措10亿元专门用于春耕物资供应,除调进大量化肥、农药,还调进优质水稻、棉花、玉米、蔬菜等农作物良种500多万斤,并已分送全省各地连锁店,确保供应到农民手中。

  安徽还结合小麦、油菜等越冬农作物受冻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到农村田间地头指导灾后农业生产。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安徽下发了做好化肥农资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有关文件,要求各地供销部门不串通涨价,不囤积居奇,不哄抬物价,不牟取暴利,切实把中央和省出台的优惠政策体现在农资销售价格上,落实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上。

  江西: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江西省抓住春节期间天气好转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做好春耕备耕、恢复电力输送等灾后生产自救工作。

  江西省农资有限公司是江西主要的化肥经销企业,目前这家企业通过政府补贴方式,已储备复合肥、尿素等化肥4万多吨,可满足春耕需求。

  江西省政府拿出100万元用于购买蔬菜种子,并免费提供给主要蔬菜基地;农村信用社加强小额贷款发放,帮助恢复生产;省林业部门已筹备1310万元购买种子,补种280万亩林苗,并采取有力措施禁止挖掘竹笋,禁止采摘松子,禁止对非灾林木采伐。

  湖南:抢运春耕备耕物资

  湖南铁路部门充分利用春节客运空隙,加紧抢运春耕备耕物资、蔬菜、电煤、成品油等重点物资。

  湖南铁路车辆部门组织1000多名职工加班加点,检修、维护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集团的党员干部还组成36个抢修小分队分布在重点物资运输的沿线,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故障,确保运输车辆状况良好。

  为了支持冰雪灾区恢复生产,湖南省地税局近日出台了8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雪灾重建。对灾区个人恢复重建的自建自用房屋,不征建安营业税;对因灾情影响生产经营,正常纳税有困难的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其发票使用可比照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程序和手续办理。

  贵州:全面部署农业灾后重建

  在贵阳市蔬菜办和息烽县农业局的支持下,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开始着手建立50亩蔬菜科技示范园核心示范区。全村50余户村民过完正月初一便开始整理田土,短短几天已种植了150亩蔬菜、250亩辣椒。

  “看着大片大片冻死的农作物,真叫人心痛。”随手拔起一把冻成深绿色的菜叶子,立碑村村支书况武英长叹一声:“可是总不能光给政府提要求,一受灾就喊穷等救济吧。”

  况武英所在的立碑村有耕地654亩,在此次持续20多天的凝冻灾害中,农作物的受灾面积达到600余亩,而全县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80多万元。“县里已经提出,大战50天,”息烽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佘龙说:“力争在春灌以前全面修复农业农村受损基础设施。”

  湖北: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

  历时长、范围广、强度大的降雪天气使湖北全省2200多万人受灾。面对灾情,湖北省主要领导连日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在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的同时,确保老百姓吃上新鲜的蔬菜。

  在宜昌,市委倡导广大党员干部过一个“抗灾年”,当好“巡查预警”的信息员、“防雪救灾”的战斗员和“雪中送炭”的保障员。全省还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保险业2200多名查勘定损人员24小时值班,简化理赔环节,对3000元以下的小额案件实行“现场决赔”。

  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湖北省已发放灾民生活救助资金6300多万元,发放救济粮646万公斤,发放棉衣被27.63万件床。全省各地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发动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私营业主等捐款捐物,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目前共收到社会捐赠资金1377万元,棉衣被28.64万件,大米31.8万公斤。(本报综合消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