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刚,今年35岁,但已经是老农资了,最初在供销社农资公司入的行,渐渐地对农资市场的发展方向有了自己的感觉。他说,农资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品牌时代,也就是说,高中低档产品都有,但能创造最大利润的还是那些知名品牌。所以2000年魏玉刚就看到了“撒可富”的前景,虽然当时在禹城没人肯做——太贵,没法卖!但魏玉刚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还开辟出一块新的天地。2007年,他们又选中“芭田”品牌,这样硝基、硫基的复肥结构就齐全了,市场开拓的前景更明媚了!
选最优 做最好
作为一家纯粹的化肥销售公司,2002年成立时,魏玉刚就为它选定了“选最优,做最好”的发展方针。农业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还是以老三篇来对付市场,最终必然会淹没在眉目不清的芸芸众生中。魏玉刚说,他们在选择产品时严格筛选、慎重比较,只有质量上乘的化肥才可能考虑,其次结合与公司优势的匹配性。选择“撒可富”“芭田”就因为它们都是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牌子。虽然价格高,但细算它的投入产出比还是划算,老百姓用着放心,使着安心、算着舒心。
在公司成立前,魏玉刚看到不少化肥经销商只重短平快,牌子不管,质量放宽,结果没有几年就消失在茫茫市场上,要不就永远在半死不活中艰难度日。变化的需求、激烈的竞争教会魏玉刚第一个生存法则——必须选最优的产品!他说我们的目标是长远的,不贪一时之利;而高质量的产品,它是由高技术支撑、先进设备生产的,还拥有强有力的资金后盾,以及高水准的企业管理。经营这样的产品,我们会与大品牌大企业一同成长。如果我们随便选择了一个牌子,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宣传推广它,它的质量却经不住市场的考验,没有市场竞争力,生命周期短暂,在经营上无疑浪费极大,长此下去,企业焉能不萎缩?
“选最优”不等于“绩最优”,魏玉刚说,相反一开始,“撒可富”、“芭田”因为价格高,市场推动难,销量并不理想。所以还必须“做最好”——用最好的营销推广最好的产品,这是第二条生存法则。他们集中了公司有限的资源、人力,不遗余力地去推广销售。魏玉刚说,详尽的计划、切实的安排、到位的服务、点滴的辛勤,只要我们能做的、该做的,无论多么细微,我们都做到更好。品牌肥料的效果好,一传十、十传百,销量开始一直攀升。“撒可富”从开始的两三千吨提高到如今的13000多吨。农民丰收了,厂家发展了,我们公司也壮大了,实现了整体的和谐、盈利。
用最好的服务按摩市场穴位
什么是最好的营销?魏玉刚说,找到市场的穴位——需求的敏感点,做有效的“按摩”。几年来他们紧盯市场变化,推广服务形式多、花样翻新,就是为了找准穴位、有效营销。大投入有广播电视、专家讲座、专题片,小投入有歌舞演出、报纸、年画、小物品。魏玉刚介绍,他们不但做静态的科技专题片介绍产品,还把当地专家和农民在田间地头解疑答惑的过程做成动态专题片,紧贴当地农民生活,使他们感到真实、亲切、自然。每年冬闲时节,他们组织业务员到村里给农民讲解农技知识,既提高经营品牌的知名度,又增强农民素质;淡季,他们组织业务员下乡放电影,适时插播农技短片,在欢乐中把品牌和服务传递出去,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这中间,最见效果的当属他们发掘“农民代表”,通过农民代表带动市场的做法。富泰农资有意识地建立“撒可富”、“芭田”村,在这些村子每年选举“农民代表”,通过他们起带头拉动作用。他们依靠各乡镇的网点经销商对村里熟悉的优势,把有头脑、有文化、有号召力的“种植能人”发掘出来。禹城市魏栗村的魏少青,早年是民办教师,现在搞蔬菜大棚,属于肯钻研、有心数的人,无论种什么,病害少、产量高、品质好、收入多,这样的“农民代表”是村里民间的“意见领袖”,他的一举一动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富泰农资帮助他试用比较了多个品牌的肥料,最终,魏少青相中了“撒可富”“芭田”,他的结论是:“撒可富”劲长、劲稳,最适合瓜果类,适合做底肥;“芭田”劲快、劲足,最适合叶菜类,适合做追肥,两种肥料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魏少青说:自己用着好的肥料我就给乡亲们推荐,让大家一块富起来。如今在魏栗村,村民都有样学样地用上了“撒可富”“芭田”肥料,来年的丰收正等着他们。
记者手记
在中国,有许多地方都把“大禹”的“禹”字嵌进地名,无疑,大禹治水的精神深植在中国人心中。在禹城富泰农资人的身上,记者也依稀感到了这种远见与务实的结合。漫天洪水可以降服在大禹的脚下,农资经营也一定能在大禹的后人手中滋润大地、丰收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