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条曲折的茶路

新月

  下午3:40,我埋首敲着电脑键盘两个多小时了,中午吃剩的牛肉汤还搁在小茶几上,早已冷透,碗缘浮着油脂。外头不知何时下起雨,从靠码头的窗口看出去,几只海鸥或燕鸥在空中飞翔,大概在寻觅水中的鱼影。

  天色越来越暗了,我扭开台灯,推开滑轮椅,起身,决定泡一杯热茶。喝什么呢?胃有点空,喝奶茶吧。这一次返国探亲携回两款红茶,是我的“新欢”。琥珀色透红的“凝露红玉”,由缅甸大叶种红茶和中国野生山茶配制而成,芳香甘美中似还有果香与山茶的野劲,耐人寻味。我喜欢泡得浓一点,兑上热牛奶,加少许冰糖,冷天喝来特别有饱足感,让人心里也踏实了起来。

  我是搬来荷兰以后,才渐渐染上午后喝茶的习惯,北国天气温和偏凉,一年中有近一半时间室内最好开暖气,我在家里伏案工作,长时间坐着不动,越坐越冷,这时只要有一杯热腾腾的茶汤在手,便可抚慰身心。我可以想像,就在我啜茶小歇的时刻,还有成千上万的荷兰人也暂时搁下手边的工作,喝上一杯茶,吃上一片蛋糕或甜饼,享受每日的下午茶。在欧洲,除了英国人以外,我再也没见到哪个国家的人像荷兰人这么爱喝茶了。

  荷兰人接触茶的时代,其实比英国人还早了40多年。荷兰的“东印度联合公司”早在1610年以前,就将中国茶运回到欧陆,留下中国茶首度在欧洲销售的纪录。这种新奇的东方饮料不多久就成为富贵人家的新宠,初时进口量不多,十分稀罕,所以都是在药房里头当香料卖,身价不凡。荷兰有种传统饮料,叫slemp,正反映了茶叶在荷兰一度珍稀如香料的历史,它的作法大致上就是把肉桂、番红花、丁香和肉荳蔻,还有茶叶和糖加进热牛奶里,用文火熬至香浓,听来像在煮奶茶,却也不能算是,因为那茶味淡得似有若无,按照老食谱,一公升牛奶才加一茶匙的茶叶,多省。

  1636年,由于当时明朝政府实施海禁,荷兰人开始用中国帆船将福建厦门的茶叶由荷兰船运至伊朗、印度和印尼等地,接着运回欧陆。

  中国的茶叶就这样曲曲折折地漂洋过海,一批批来到荷兰,大约在1670年代,茶叶已在荷兰普及开来,一般中产阶级的荷兰人都喝得起,而全荷兰的食品店也都买得到中国茶叶。在这同时,荷兰的客栈兼小酒馆也开欧洲风气之先,在店里卖起茶饮来。

  当时,三五客人连袂来到客栈,点壶茶,老板就会端来包括暖炉在内的全套茶具,由作东的那位客人负责“执壶”泡茶。直到现在,你在荷兰的咖啡馆里叫杯茶,上桌的仍多半不会是已泡好的茶,而是一杯热水和一个茶包(有时是一大木盒各种口味的茶包由你挑),要喝茶,请自己动手泡,我怀疑这是300年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古风,意思还在,只是形式已简化许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