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携手启动“供销通”项目。同年12月,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参观“供销通”产品后高兴地说:“有了‘供销通’,农民买东西就不用愁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负责人表示,“供销通”是他们下阶段要推广的重点。
由点及面推广“供销通”
“供销通”项目是什么?指的是双方在供销社系统的“新网工程”建设中,推进全国农村流通网络的现代化。通过电子信箱、网络界面以及短信、语音等无线接入方式,为农民和供销社经营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构建集商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于一体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在商品订购、库存管理、资金归集、物流配送等方面开展合作。二是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各超市门店开展目录销售、空中话费充值等业务,进一步丰富农村商品及服务种类。三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农村商品真伪查询、公话、银联卡消费等公共服务。
河北迁安市迁安镇三李庄村小超市就用上了“供销通”。村民到超市购物、交手机费后,拿到了一张小票,有问题凭票找超市。店主若要查看当天销售情况,不需翻看账本,只要翻一翻新换的“电话机”,就能看到储存在里面的当天的销售情况。这“话机”就是“供销通”的业务终端,它具有公用电话、手机用户交费、入网等功能,还可以通过扫描枪直接扫描超市里卖的东西的条形码。翻出话机里的订单功能,找到所需商品对应的代码,输入数量,订货信息就直接发到配送中心的系统上,当天配送工作人员就能把货给送来。
2007年7月,总社与中国移动确定四川、浙江两省从事农资和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的企业先行试点。四川射洪县即是“供销通”的试点之一。该县供销社下属龙头企业——四川金汇源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与射洪县移动分公司迅速达成推广共识。第一期“供销通”确定了20个试点网点,网点主要由镇、乡、村三级农家店组成。顺利安装到网点后,开通了产品进、销、存业务,公话业务等。三个月后,该县第二批“供销通”试点启动,扩大发展了19个网点。
作为试点企业之一的浙江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在2006年就首开了浙江省超市“一网多用”的先河,开展手机卡(号)、移动公话、空中充值、纸质充值卡和兑换移动实物卡等合作业务,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左右。2007年7月,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成为“供销通”合作项目首批试点企业,在农村选择20家超市门店,先后放置无线信息终端,开始联网试运行,随后举办了两期移动“供销通”培训演示会,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广进度。
实际上,除了两个试点省份,“供销通”已经在河北、江苏、重庆、福建等全国多个省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通过“供销通”网点建设,在县村镇构建了全面的电子商务平台,建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质量保障追踪体系网络,实现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供销通”使多方获益
“供销通”网点未建成前,偏远乡村打电话、购买部分农资产品相当困难,甚至经常遭遇假冒伪劣。集商品“进销存”(指门店向总部配送中心进货、门店商品销售及门店商品库存)、目录销售、移动业务、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供销通”联网运行后,农家店获得了比传统经营更多的商业便利和利益,也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很是感慨:“现在方便啊,以前过年过节买点像样的礼品还要跑到市里甚至省里去买。现在方便了,只要在这个(供销通信息机)上面选了想要买的,过几天就可以直接送到手里!”
在商品进销存方面,门店与配送中心无线联网后,省去了店主以前常用的电话报单、业务员到各网点收集手工填写订单和传真报单的订贷方式,店主只需在“供销通”的商品信息栏上轻松实现订单生成、上传总部,既简单又省心,且不易出差错。销售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提升到了电子化管理,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处理方式使超市公司和农家店的形象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同时,“供销通”让人感觉农村超市跟城里的一样了,吸引周边的消费者成为超市的“老主顾”。
以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为例,原来公司每天要有10多个人从事订单收集和处理等工作,受订单的手工录入制约,每天发货最高只有30万元左右。现在用了“供销通”,订货、处理订单全自动,只要一个人看着电脑屏就行,每天可发70万元左右的货,配送量提高,收入也相应增加。通过资金归集,降低了现金收款的风险和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供销通”的目录销售,为农家店(小超市)连接了一个“广阔”的“城市商场”。目录提供了图书、小家电、儿童用品、音像制品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农民也感受并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快速、便捷等好处,城市买得到的商品在农家店通过目录销售也同样办得到。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自“供销通”开通以来,通过目录销售的产品已达近万件。“供销通”还将一个小型移动营业厅“搬进”了农村超市门店,让农民的手机充值、公话服务等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可以拿到充值小票,使农民群众更放心、安心使用。
“供销通”的经济账
必须看到,“供销通”应用在流通企业,既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也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在方便商家、农民的同时,它能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收益?
以四川射洪县为例。该县“供销通”项目由移动公司、金汇源公司、农家店三方共同配合实施。金汇源公司向移动公司缴纳业务定金2万元,移动公司向金汇源公司提供租赁服务器及配送中心平台账户、密码,配送中心在平台上建立商品条码信息资料。农家店与金汇源公司签署《“供销通”电子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向金汇源公司缴纳信息机费用800元,预存一年网络费720元,预存一年公话电话费280元,合计1800元。移动公司为农家店安装、调试信息机。
金汇源公司为实施项目主要支付了以下成本:补贴农家店信息机500元/台,补贴农家店网络传输费180元/年,累计出资补贴680元/店;金汇源公司向移动公司缴纳业务定金2万元;承担配送中心网络费用3600元/年。金汇源公司的主要收益有:收取移动公司一定的网络管理费用(15元/店/月);与移动公司联合开展业务的分成(移动电话充值额的0.2%,移动用户开卡5元/户,目录销售20%毛利)。
农家店为项目实施主要付出以下成本:一次性向金汇源公司缴纳费用1800元,包括信息机费用800元,预存一年网络费720元,预存一年公话电话费280元(一年内消费完毕);若一年后继续使用“供销通”,每月网络传输费15元。农家店的主要收益有:与移动公司的部分业务分成(移动电话充值额1.5%,移动用户开卡20元/户,目录销售40%毛利)。
移动公司通过试点项目付出的成本有:向金汇源公司提供租赁服务器和平台网络服务;对信息机进行一定的补贴,并为农家店安装调试信息机;通过第三方(TOM公司)进行商品目录销售的有关支撑平台建设。移动公司获取的收益有:获取了网络传输费用,维护费用;商品目录销售的40%毛利。
专家评价,依靠供销合作社渠道“供销通”网点建设与终端使用,给网点带来了更多收入增长点,使企业达到了高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成本、多渠道销售、统一管理账务的良好运营模式,提升了企业运营水平和全方位竞争实力,为国家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