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2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杂粮购销协会让农民得实惠

本报记者 曲丽赢

  到了江苏东台的范公镇,就不由得想到一段历史: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曾在西溪(现在的东台县附近)任盐官,当时那里年年洪水泛滥,范仲淹就组织当地的人筑成绵延数百里捍海堰,用来防御洪水。使得周边百姓免于受灾流亡,人称“范公堤”,后来这里发展成了一个繁荣的城镇,人们称它为范公镇。范公小杂粮购销协会就设立在这个镇上。

  范公镇农民喜爱在田角、路边种植小杂粮,小杂粮资源丰富,但是和多数农村中的卖难情况一样,这些小杂粮基本上卖不上好价钱。针对这一特点,范公供销社贴近农民的需求,在2004年创办了范公小杂粮购销协会。

  别看小杂粮购销协会占地不大,但是在为农服务中可起了不小的作用。2007年协会共收购黄豆1200多吨、青豆1200多吨、蚕豆800多吨、红豆400吨,收购其他粮食1500多吨。

  采访当天,刚好赶上几个农民经纪人把收购来的小杂粮运到协会,工作人员迅速将小杂粮称重量、作记录,卸货的屋子基本已被粮食堆满,隔壁是杂粮分拣室,里面有自动化清杂分拣机对粮食进行初步分拣,去除大的灰尘。另一间屋子是粮食仓库,作为人工分拣打包和粮食的存放。此时,一些妇女正在分拣粮食。

  小杂粮购销协会有个不同于其他协会的地方,进行人工分拣的人员全部都是5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小杂粮购销协会从为农服务角度出发,为了让赋闲在家、年老体弱、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妇女有再次就业的岗位,就组织了这样一个100多人的队伍,对收购的小杂粮进行人工分拣,并根据分拣量确定报酬。不少妇女表示,通过加入分拣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提高了她们的家庭地位,促进了家庭和谐。这个特殊的分拣队伍,加快了分拣速度,小杂粮质量也提高很多,吸引了更多客户的眼球,为协会增加了可观的效益。供销社负责人高兴地说:“我们的小杂粮现在供不应求,每天都有订单来!” 

  目前,小杂粮购销协会通过对杂粮进行精美包装,争创品牌,经营规模突破了5000吨,已辐射周边6个乡镇。

  小杂粮协会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协会把长期在农村走村串户搞收购的人员组织起来,进行收购技术指导,提供供求信息,每日指导收购价格,发动他们按质论价上门组织收购。现有农民经纪人50多人,主要购销的品种有大青豆、蚕豆、大麦、小麦、红小豆、豌豆、芝麻等。

  通过精简小杂粮远销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组织小杂粮购销,既解决了农民杂粮难卖的问题,也恢复了供销社传统项目,巩固了农村经营阵地,振兴了供销社事业,

  如今,小杂粮协会通过网上查找、电话联系、信件交流、广告宣传的方式,让小杂粮的销路越走越宽。

  当地农民说:“小杂粮购销协会既带动了我们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还解决了一部分老弱群体的生活经济来源。这个协会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