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因“偷懒”险些“丧命”


  这是安全生产的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好在未造成人员与设备的损伤,但对我们每个人的警示却是非常深刻的。

  那是一个早班的早上,某矿大型企业维修班组负责人在了解到当天的主要任务后,纷纷回组安排工作了。其中,有一辆电动轮汽车的排烟管断了,该车辆的责任班组派出了青工小王与学徒小李去修理此故障。

  他们俩穿戴好劳保用品后,带上工具,挂好了检修牌也塞了车,在车上认真地检查了一遍,发现待解决的部位需要拆下来更换,却没有维修的空间。于是,他们决定将车斗举起来进行处理,等到将车斗举升到了足够作业的空间后,他们便进行维修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又启动过车子,电动轮的排烟管比较烫,他们经过商量决定等待一下……

  这期间,小李就坐到驾驶室里去了。大约五分钟的光景,突然间,在翻斗与大梁之间休息的小王感到了翻斗正迅速下降,说时迟,那时快,小王来不及多想就跳到了车身后桥底下,刚将身体趴好,翻斗便贴到了大梁上了,稍晚一步小王必死无疑!

  事后,小王才发现,原来是小李在驾驶室内休息时,一不小心碰到了举升控制杆,将举升控制杆压到了迫降的位置才使翻斗突然下降,幸好小王反应较快,否则就惨了!

  经过分析,大家认为像这样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一,将电动轮车斗举到底并挂好翻斗保险绳;其二,若车斗不方便举到底时,也可以在车斗与大梁之间放上支撑物,致使车斗意外发生下降,依然能与大梁保留一定的空间;其三,作业期间,不是因工作需要,禁止任何人进入驾驶室。只要做到这三方面其中的一条,都能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就不会发生因“偷懒”险些酿成一次“人命关天”的事故。(吴如波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