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在京召开“严格执行化肥政策提醒会”,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发出“关于认真执行化肥价格政策,切实保证磷复肥价格稳定”的倡议书,倡议全国磷复肥生产企业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担当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化肥政策,不超出国家规定的上限出厂价格报价和销售,做好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工作,不变相涨价,不哄抬价格,积极配合化肥价格专项检查,自觉做到价格自律,维护磷复肥市场价格稳定。
这次会议是继1月22日氮肥协会召开“严格执行国家化肥价格提醒会”之后,对化肥行业打的又一剂“强心剂”!
化肥价格监管进入“急救期”
从2004年开始,国家连续4年开展了化肥价格专项检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副处长帅士东认为,从总体上看,化肥企业,特别是国家的一些大中型企业,能够以国家大局为重,在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效益、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化肥政策,为市场的价格稳定作出了贡献。
但是在这几年的检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突破国家最高限价;以多收运杂费的方式变相提高市场价格;采取一货两票等方式来提高市场价格;采用价内费用转嫁价外费用的方式来提高市场价格;未提供服务而强制收取费用等违规现象也屡有发生,这严重地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推动了化肥价格的上涨,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
为此,2008年,价格监管检查将从严从细,要检查磷复肥、尿素化肥生产企业是否突破政府规定的出厂价格上限,如果发现有超出政府规定的上限进行交易的,包括在网上、报刊上随意报价,也要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对价外加价、价外收费、一货两价的问题;未按照规定履行提价申报或者调价备案制度的;使用国家化肥优惠政策而生产其他非农用化肥产品的情况要进行严格的查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还要对国有一些大型的化肥生产企业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对各地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一些小的企业。对于检查出来的价格违法企业,特别是前两年屡查屡犯的企业,今年制裁和处罚的力度都会更加严格。
进入2007年10月份以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化肥价格,尤其是磷复肥价格以50%—60%的幅度跳着上涨,价格形势及其严峻。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丁杰呼吁,我国磷复肥企业应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价格形势,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和把握好成本增加和价格稳定的关系,价格上涨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农民的承受能力和中国目前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情况,在合理的范围内涨价。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企业获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希望企业在正常的生产和经营的同时,多给国家分忧,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三是正确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长远和短期的关系。中国是农业大国,化肥企业将来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应该着眼国内,目前国际市场的价格普遍高于国内市场的价格,企业出口热情较高,造成国内资源短缺,价格大幅上涨,其结果又可能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可能不买肥,这样不但影响农业正常的生产,从长远的来看,对于企业的发展也不是好事。
当下尤其紧张的是,磷肥出现了供应缺口的问题,特别是春耕期间,据测算大体上有50万吨的缺口,现在北方地区的磷肥库存非常薄弱,春耕用肥占全年用肥的60%,是促进粮食增产、丰收的关键时期。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强调,化肥企业应该加强价格自律,认真执行化肥价格政策,确实保证化肥供应,稳定化肥价格,努力多生产化肥,特别是要保障春耕用肥。
在市场矛盾中寻找出路
在此次化肥价格政策提醒会上,对于国家价格监管和检查通知,参会的企业都积极响应,踊跃表态,“坚决执行不打折扣”。
但是,在国家政策监管和市场“涨价热潮”寻求平衡的特殊时期,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也提上日程:硫磺制酸能力的提升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化肥行业优惠政策的推行和地方执行不实的碰撞;化肥源头产品分布不均和“地方保护”难题;国家行政干预程度和市场自发调整作用的平衡;化肥企业银行贷款问题;化肥限价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突;雪灾时电力、运输等对化肥生产的影响等问题……并且也因此变得格外“特殊”。
参会代表提出,原材料价格尤其是硫磺价格的飙升是维持国内化肥价格平稳的最大“瓶颈”,我国硫磺紧缺、“受制于外”,硫磺价格由2007年年初的800元/吨涨到目前的4800元/吨,随着硫磺的涨价,硫酸的价格也飞涨,由过去的300元/吨多元涨到现在的1100元/吨,硫铁矿的价格由230元/吨左右涨到现在1100元/吨。硫磺“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目前化肥价格上涨势头不减。
江苏中东集团董事长刘敖根认为,化肥企业作为支农产业,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农民利益义不容辞。但是复合肥企业作为中间企业,原材料来源于上游产品,下游产品终端销售面对的是农民,复合肥企业位于中间是最困难的。国家在制定价格政策的同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变动因素对磷复肥企业的影响作用。
国内某大型磷复肥生产企业代表也提出,2008年,因为原材料的暴涨引起化肥价格的上涨,目前回潮的压力越来越大,包括市场的承受力、农民的购买能力等,给企业造成双重的压力,2008年可能是化肥行业风险最大的一年,但是面对风险,企业也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寻找处理风险的方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想办法来解决,但是有些大的方面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出面协调,帮助企业度过目前的困境。
对此,参会代表提出,对化肥产品价格的监管和检查,应同与化肥密切相关的原材料价格的监管与检查同步进行。湖北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唐有运指出,由于成本的推动导致价格上涨企业可以消化一部分,作为企业也有责任承担这部分社会责任,但是企业消化成本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对与化肥密切相关的这些原材料也进行检查并使其与化肥供应相配套,才能有效地稳定化肥价格,保证化肥供应。
同时,参会代表也提出,长期以来,化肥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给了化肥企业很大的支持,但是在政策落实上,在很多地方存在着问题,例如与化肥相关的选矿、制酸的设备生产完全享受不到优惠电价的政策。在一些地方,无论是雪灾还是夏天,因为化肥电价很低,如果限电,首当其冲的是化肥企业等等。对此,企业代表建议,在当前化肥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对国家制定的化肥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会上,参会企业代表也提出,目前生产需要的能源存在着严重不足,尤其是在灾区,煤电及运输等问题,也使得化肥的有效供给面临着更大的考验。据悉,目前包括瓮福、云天化等几家大的磷复肥生产企业,由于合成氨供应不足,面临装置停车的情况。湖北有3条500千伏的电网受损,电力供应紧张,湖北黄麦岭化肥有限公司当前是减负荷运行,现在晚上10点到早上8点可以满负荷生产,其他时候基本是减半,这种状况估计要持续到春节以后。涪陵化工从2007年12月上旬就开始减负荷了,现在生产处于半开半停的状态,周边的工厂由于电、煤等供应不足,导致合成氨的供应量也只有正常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参会代表呼吁,建议国家出台政策能够保证化肥生产企业煤电油气的供应和运输,确保装置能够满负荷运行,这样才能达到化肥企业全力以赴生产的需要,全力满足市场供应。
对于企业的建议,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企业在严格执行国家化肥价格政策的同时要积极反馈情况,以便于国家进一步完善国家政策,保护各个方面的合理利益,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