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两会”上,因化肥污染而导致的面源污染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山东省代省长姜大明在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没有农村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要转变发展方式,创造农业发展新优势,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农业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化肥对粮食增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高义武在发言中表示,促进粮食增收,建设节约型农业,首先应从推广新型生态环保肥料做起。
据高义武介绍,山东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省,化肥产量和效益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化肥生产和消费也占到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年消费量近500万吨。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使用化肥可以促进粮食增收,但单纯依靠化肥来促进农业生产就会造成建设投资紧张、粮食投资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并将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分析结果表明,单纯依靠常规化肥数量上的增加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必将以牺牲资源、环境和高额成本为代价,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方针。
解决化肥污染而导致的面源污染的问题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进施肥技术,如测土配方施用。二是改进肥料剂型,如开发缓控释肥料。控释肥是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近年来,我国十分注重缓控释肥料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与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将缓控释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金正大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控释肥生产基地,近年来加大缓控释肥推广,累计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缓控肥施用面积高达2253万亩。大规模种植试验、示范数据表明:控释肥对于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苹果、香蕉等林果作物,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在相同生长条件下,施用控释肥的肥料利用率较传统肥料可提高30%以上,在减少施肥用量15%~20%的情况下,保障作物增产增收。该技术能实现一次性施肥,简化农作物耕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可节约化肥生产原料(煤炭、电、天然气)。据调查,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提高氮肥利用率12%以上,按我国2006年氮肥生产量为3869万吨(折纯)计算,可减少损失464.28万吨(纯量),折合尿素产量1009.3万吨,按每生产1吨尿素消耗原煤1.5吨、天然气1000立方米计算的话,可节约煤炭1513.95万吨、天然气100.93亿立方米。因此说,推广缓控释肥具有较强的社会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