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碳铵市场总体来说走势较好,虽然由于受到尿素及复合肥的冲击,碳铵的总体销量和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放缓,特别是下半年在尿素、复合肥等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碳铵、普钙等低价产品受到了更多农民的青睐,销量有所增大。价格方面则基本摆脱了尿素的影响,过去尿素对碳铵的影响很大,涨和跌基本上都是跟着尿素走,但2007年出现了一个较大变化,在4月份,特别是6、7月份尿素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时,碳铵价格则相对平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稳中有涨的局面。全年来看,碳铵出厂价基本上都保持在400元(吨价,下同)以上,10月份后随着其他化肥品种的大幅上涨也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普遍上涨了50—100元,高的超过了150元,到年底时碳铵出厂价大多为480—600元,高的超过了650元,碳铵批发价大多为520—650元,高的超过了700元,市场零售价大多为550—750元,高的达到了800元左右。不过总体来看,碳铵的价格涨幅在化肥品种中的涨幅不算很大,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钾、复合肥等许多品种价格都创了历史新高,而碳铵价格并未创历史新高。
综合来看,2008年碳铵市场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也有可能是近年来机遇最好的一年。主要原因为经过去年年底的大幅上涨后,尿素、磷酸二铵、高浓复合肥等高价位化肥品种的价格更加“高高在上”,碳铵、普钙、低浓复合肥等低价品种的优势就显示了出来,特别是那些以种粮为主的农民,本身种植收益就不高,对化肥价格的高低比较敏感,这些低价化肥品种可能会受到他们更多的青睐,销量放大。除此之外,2008年的碳铵市场预计还会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碳铵的绝对使用量仍然比较大。碳铵曾长期是我国最主要的氮肥品种,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尿素产业的迅速发展,碳铵的使用量在不断下降,不过目前仍是我国除尿素外的第二大氮肥品种,每年的使用量在2000万吨到3000万吨之间,从绝对使用量看,数量仍然较大。
二是2008年碳铵价格仍将处于相对高位。有两个因素对2008年碳铵价格形成明显支撑:其一,碳铵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碳铵生产绝大多数都是以煤为原料,煤炭成本约占碳铵总生产成本的50%—60%,由于受到国际石油价格高价位的影响,煤炭等其他能源品种的价格自然也不会太低,预计2008年煤炭价格仍会稳中有升;另外电价也只会上升,不会下降,能持平不涨就算万幸了,还有员工工资、排污费、银行贷款利息等等都在上涨,所以碳铵生产成本只会上涨,不会下跌;其二,粮食价格。2007年,我国粮油、蔬菜、棉花等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均呈明显涨势,10月份稻米价格比2006年同期上涨了7.8%,小麦上涨了7.1%,玉米上涨了20%,大豆上涨了72.6%,油菜籽上涨了38%,棉花上涨了16.8%,2008年农产品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即使不上涨,由于2008年国家继续对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极小,这将对碳铵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总体来看,2008年碳铵价格仍将处于相对高位。
三是碳铵的区域化特征将更加的明显。目前碳铵只是部分区域在使用,有些农民对碳铵情有独钟,特别是其他化肥品种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下,有些地区的农民会更多地使用碳铵,但另外一些地区的农民是再怎么也不会使用碳铵,从而使得区域化特征更加的明显。区域化还表现在另一方面就是碳铵的单位价值低,长途运输不合算,是种典型的地产地销产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联合起来很容易掌控市场,从而使市场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独立性。
在看到2008年碳铵市场有利因素的同时,也会看到其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总体需求量仍呈下降趋势。虽然2008年碳铵市场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但由于碳铵存在着养分含量低、易挥发、易结块、不易储存、施用不方便等缺点,近几年我国的碳铵使用量一直呈下跌之势,2008年仍将延续这一趋势,只不过速度相对放缓罢了。
二是生产压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成本压力,目前碳铵生产成本很高,而销售价格很难同步出现大的提升,许多企业始终处在微利、亏损的边缘,始终在为生存而奋斗,日子过得很艰难;二是环保压力。许多碳铵企业污染重、能耗高,环保欠债多,面临的环保压力很大,特别是在现在强调清洁生产、强调节能减排的情况下,环保问题就显得更加的突出,有些碳铵企业可能会被政府部门强制性的关停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