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傅抱石《听瀑图》1624万元成交


  不久前,北京匡时国际秋拍2007近现代书画专场上,引人关注的傅抱石甲申(1944年)作《听瀑图》镜心最终以1624万元的高价拍出,震惊全场。 

  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傅抱石代表了大写意的最高成就。他的名字,就像一颗划过夜空的彗星,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观其彗尾的人们,已然被其天马行空般的“凌云健笔意纵”之慨由衷折服。历数500年来明清民国乃至今天的画坛巨匠,还没有人能像傅抱石那样包罗万象中又自成一家,后人几乎无法模仿其精髓,同时代的画家如张大千、徐悲鸿亦对其“望项背而止矣”。

  本幅作品,绘于“1942-1946”之“金刚坡”时期,亦即傅抱石壮年之探索锐进期。时年(1944)为农历甲申年,傅抱石居于重庆金刚坡,经常徜徉于周围数十里的幽静山林之中,并多次到四川各地考察。深得川蜀江山之助的他,创造了“烟笼雾索,苍茫雄奇”的山水画风格,为大家所激赏的“抱石皴”也在此成熟。

  傅抱石曾师从“元四家”倪瓒、王蒙等人,又倾心于石涛的作品,他对传统有着深入的了解。但他出古入今,以一种充满着传统中国情调,而笔法、墨法上又面目全新的画作向当时“过分沉静”的中国画坛投石引浪。本幅作品中用硬毫散锋画山石,钩、皴、擦、染一气呵成,用灵活多变的淡墨干湿线条勾勒瀑布,气势有一泄千里之慨;于墨法上又一改旧法,用多次烘染反复为之,看似漫无规律,随意涂抹却交织成力的主旋律,表现出山石的肌理和大自然的节奏,作者激情滋润的内心世界也得到相当痛快的表达。“一半山川带雨痕”,风雨如晦之气势,磅礴宇宙之精神,在矾水直扫墨笔狂泼中呼之欲出。

  傅抱石说过:“1942-1946年期间,我的画,有人说西洋画家看的是老中国画,是陈旧的,而老画家则说我不会画中国画,我自己听了倒没有什么大波动,我只是感到需要变化。”正是这种锐意求新的精神,使他在中西方画法中找到了另一个出口:“高古游丝”与“润含春雨躁裂秋风”之外的元气淋漓与声势飞动。

  有专家评价说,相对于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而言,傅抱石更像一个荷戟独行的画坛“斗士”。他的画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与徐悲鸿之“马”、张大千之“佛”在经济价值衡量上等价齐观,各擅胜场了。但近十几年拍卖市场风起云涌,傅抱石的美术史地位和接近于现代人审美意识的风格受到了鲜明的推崇与追捧。所以,傅抱石作品单位平方尺的价格几乎是徐悲鸿、张大千等人作品的二至三倍。再由于傅抱石传世作品因其早逝而更为稀少,所以只要市场上出现傅抱石的精心之作,买家就会给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高价而毫不手软犹豫。

  这幅画若纯以山水取胜,则其市场价格也就在百万左右,但听瀑之人物画得既深得陈洪绶笔意,而又有顾恺之风骨,以春蚕丝描为之,具有傅抱石特有的典型高贵典雅气质和宁静淡泊神情,这个“人”在市场价位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幅提高了此画的交易空间和商业价值。

  总之,傅抱石作品的市场价位已经由美术史和收藏家们标定在“尺幅百万”的高点上,我们需要细品的就是精细程度和意象大小,以及艺术创造力所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差异”。惟识者知之也。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