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截至2007年12月末,各项存款达408亿元,较年初增加56亿元;各项贷款220亿元,较年初增加64亿元,农牧民贷款覆盖率达94%,较年初增加2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实现了余额和占比双下降目标;全辖实现经营利润7.5亿元,税后利润较上年翻了四番。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显示,2007年新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覆盖率、贷款净投放分别名列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第一名和第二名,全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各项工作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社会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实现了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滞后,制约了新疆农牧业生产的又好又快发展,农牧民群众贷款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打破这种“瓶颈”局面,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7月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了,从此拉开了新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
过去,由于“体制不顺、产权不明、机制不活、资产质量不高、历史包袱沉重、服务品种单一、管理基础薄弱、队伍素质偏低”等多种难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面对经营举步维艰的状况怎么办?要解决这些难题,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紧紧依靠地方党政,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推动经营管理和加快有效发展。”自治区联社领导班子在这一共识下,确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发展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手段,以风险控制为前提,整合经营资源,强化经营管理,创新经营机制”的明确思路,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有力举措。
一是以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改革迅速推进,目前全疆82家县(市)联社中已建立统一法人的65家,整合低效网点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央行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全疆82家县(市)联社通过申请并获得专项票据8.23亿元,有效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扁平化管理的优越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形成了政令畅通、运作协调的工作格局。四是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自治区联社成立后迅速出台了105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填补了全疆农村信用社制度建设的空白,为依法治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依据。五是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员工培训体系,通过短期、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鼓励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六是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以点带面,全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新疆农村信用社用全疆7.8%的金融资源,为全疆近90%的农户提供了有力的贷款支持,并在全疆推行“一卡(折)通”业务,使财政直补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专用存折直接发放到农民个人账户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惠农、利农措施,促进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七是从严治社严防经营风险。自治区联社组织在全疆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排雷”行动,通过“地毯式”排查,促进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八是多管齐下消化历史包袱。新疆农村信用社一方面通过各级党政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加快自身业务发展,提高盈利水平,提足拨备,核销不良资产,增强抗风险能力。九是加快实施“科技兴社”战略。以科技带动业务发展,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化系统,积极开发中间业务平台,全疆信合人精心打造的信用卡产品——玉卡正式问世,实现金融产品的多元化,为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个又一个顺应市场、顺应发展的改革举措,使新疆农村信用社从上到下、从体制、机制、人事、财务、管理、经营、服务等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犹如春风吹绿了大地,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和活力。随着管理体制的进一步理顺,各项业务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高度关注,一个前景广阔的现代地方金融企业雏形已经呈现,新疆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治区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