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张显斌:中国已有1343家企业参加改造


  本报讯 (记者 计慧)“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棉花加工企业1343家,改造设备1398台(套)”, 在近日举办的2008棉花形势分析会上,国家发改委经贸流通司副处长张显斌通报了我国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目前的进展情况。

  2002年8月,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总方案,2003年度为准备期,2004年度为试点期,2005年度为全面推开期,至今已6年。

  张显斌介绍说,2007年度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的第三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改革推行力度,棉花加工企业和纺织企业积极参加改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改革覆盖面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包棉花加工检验能力接近产量的六成。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棉花加工企业1343家,改造设备1398台(套),其中,828家棉花加工企业完成903套设备更新改造,形成与仪器化公证检验相适应的大包棉花加工能力450万吨左右,占全国棉花产量近60%。全国81家公证检验机构已经建成仪器化检验实验室84个,配备大容量快速检验仪213台(套),仪器化检验能力达到430万吨,大包棉花加工检验体系已经形成规模。二是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已经超过100万吨。截至1月6日,全国774家棉花加工企业,申报2007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同比增加373家,增幅为93%,其中694家加工企业已经按照质检改革要求加工配合检验新棉同比增加443家,增幅为176.5%,全国62家公证检验承检机构已经检验新机制141.76万吨,是去年同期检验量的2.18倍,已经超过2006年度全年检验量,2006年度全年检验量是77.5万吨。三是适应改革需要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为适应棉花质量体制改革的需要,2006年7月,国务院批准修订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2006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修订颁布了新的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经过几年的准备工作,去年6月5日,颁布了新的棉花国家标准,9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此外,国家还制定了棉花加工业设备改造规划,农发行向参加质检改革的企业优先发放贷款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四是改革的影响不断扩大。经过2003年度准备,2004年度试点,2005年度全面推行,质检改革影响不断扩大。棉花加工企业逐渐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更是行业机遇,从前期的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积极性明显提高,出现了没有改造的企业争进规划,已经改造的企业争取多上生产线的局面。纺织企业对改革的认识不断提高,部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的纺织企业主动采购大包棉,对仪器化检验指标逐渐认可,并利用指标配棉生产。有关部门对改革的认识更加统一,改革目标更加坚定,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张显斌说,对中国来讲,质检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在加工环节实行公证检验;二是采用快速检验仪进行仪器化科学检验;三是制订仪器化检验棉花质量标准;四是采用国际通用棉包包型,由与有85公斤改为227公斤;五是规范棉包的包重;六是实行信息化逐包编码;七是发展棉花专业仓储;八是改革公证检验管理体制。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