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计慧)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08棉花市场形势分析会上,中棉所优质棉项目调查组对2008年度的棉花生产形势做了预测,认为2008年度CCPPI在300—330之间,棉花产业经济走向为:需求持续增长,面积稳中有升,价格适位走高,进口保持高位,市场理性增强。
中棉所优质棉项目调查组研究员毛树春介绍,经过项目组综合分析,预测今年将是全国棉纺增速的拐点年,纺纱增量将由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增长。测算纺纱最高增速将在10%上下,这将结束连续7年的高速增长。然而,由于全国棉纺产能很大,消费基数大,预计棉纱产量将达到2200万吨,需棉1450万吨。另外,由于国际油价走高,化纤比例将降低,若纺棉从64%提高到65%,即每增1个百分点用棉量即增20万吨。
毛树春认为,虽然2007年粮棉价格同步上涨,差距扩大,但对棉花表现利好。监测结果显示,2007年新棉价格上涨20%,除黄河流域的玉米涨幅达到18%以外,长江流域的水稻和黄河流域的小麦价格也在上涨,但涨幅都不及棉花。长江流域的皮棉与早稻、中稻和晚稻比价:2006年:1∶8.0、1∶7.3和1∶7.2;2007年:1∶8.0、1∶7.6和1∶7.6。黄河流域的皮棉与小麦比价:2006年:1∶7.4;2007年:1∶8.1。黄河流域的皮棉与玉米比价:2006年:1∶8.6;2007年:1∶8.5。
在形势会期间中国棉花协会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杜珉也从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角度分析了本年度的棉花生产形势。杜珉介绍说,经农业部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将以11%的速度增长,但表示增加种植面积的棉农只占调查总数的6.8%,这充分说明,棉花种植面积出现向大户集中的现象。
杜珉认为,棉花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2007年油料价格上涨幅度教大,棉农受油料价格的吸引,考虑继续种植棉花或者增加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棉农对一些棉花新品种、新技术逐渐产生浓厚兴趣,寄希望利用提高单产而增加植棉收入。
同时,杜珉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担心,在2008年棉花面积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家如何保证棉农增产能增收,呼吁国家出台相应的棉花最低保护价,从政策上保障棉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