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剑锋

  我是陕西人,我深爱着那片养育了我的黄土地。

  这次回到故土全为工作,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把对家乡的情感带到工作中去。虽然我知道这样很沉重,但是我必须这样做。

  在前往延安的汽车上,我听到了《黄土高坡》这首歌。很久没有听到了,在这样的场景下,在高亢的音乐中,我仰起头,透过车窗遥望黄土高原上空那一片苍茫而又辽阔的天空。我想起了很多人,想起了很多事。

  这次采访陕西农资行业,基本上都是陕西人,个别外来的老兄早已被地道的面食和秦腔所同化。这批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像黄土一样的朴素,像小草一样的执着,他们已经和农资结下深厚感情,在农资微薄的利润之外,他们更珍惜内心深处至诚至善的情义。

  张科成是我在陕西农资圈认识较早的“风云人物”,这次采访从开始策划到后期的人员联系,他都是亲自出面帮忙,如果有时间他都会给我打电话询问采访进展情况。毕竟是一个企业的老总,他的这份热忱让我感慨许久。

  李生秀教授是中国植物营养学界的泰斗级专家,当我到达杨陵时,李老已经在家里恭候多时了,我们直接用陕西话交流,采访很顺畅。采访结束后,李老师执意让我留在家里吃完哨子面。阿姨做的面真的很香,从内心来讲,我觉那碗面胜过我在大酒店里享用过的任何山珍海味。一碗面承载了两位老人的朴素与真诚。

  如果要说感谢,我这次陕西之行要感谢的人很多,我该拿什么感谢他们呢?

  一天,当我经过西安金花世纪广场的时候,大屏幕上正在播放陕西电视台“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的宣传片,什么是原生态?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条件的信任与真诚就是原生态,那是来自生命本原最纯净的真诚。在陕西的那些冬日里,我感受到了这一切。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

  春节快到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已经开始升腾起新年的喜气。我要把祝福送出去,祝那些生活在黄土高坡上的老乡们:新年快乐,永远幸福!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