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农耕的发源地,也是农耕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故里。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陕西农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全省总人口37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2720多万,全省地域南北狭长,横跨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三大气候带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在陕北黄土高原,盛产荞麦、绿豆、糜谷等特色小杂粮,在关中平原,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全省粮、棉、油最主要的生产区,同时出产被誉为“国之魂宝”的秦川牛、关中奶山羊等地方畜禽良种;特别是在关中北部,有着全国最大面积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在陕南秦巴山区处处青山绿水,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有“天然生物基因库”之美誉,这里还是世界最高纬度的茶叶、薄皮核桃的产地。
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粮食连续四年获得丰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 5年累计粮食面积2.53亿亩,总产5613.6万吨。油料生产连续5年稳定发展,总产累计达到222.4万吨,较前5年增加37.62万吨。
果畜两大产业强劲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水果面积达到1340万亩、总产94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730万亩、总产701万吨,居全国第一位;畜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2007年畜产品总量达391.4万吨,畜牧业产值达248亿元,较2002年增长近1倍。
以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全省蔬菜面积553万亩,总产达到1022万吨;茶叶总产1.44万吨,较2002年增长1.1倍。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五年农业投入累计达到39.2亿元,较前五年增加33.8亿元,增长6.4倍。
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比上年增加了300元,增长13.3%。
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陕西农业的发展将继续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以提高单产为重点,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以扩大规模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优势畜牧产业体系;以优质高效为重点,增强果业综合竞争力,优化果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果园;做大优势区域产业规模,培育优势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大西北的门户,陕西农业的崛起必将为中国农业大发展奠定重要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