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酒干倘卖无

坤哥

  依稀记忆中 ,20年了,当时苏芮至情至性地全心演绎了一首《酒干倘卖无》,立马风靡华夏大地,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着这句“有空酒瓶子卖吗?”我们有意无意也一直在哼哼着,前些天看到有媒体刊载《今年春耕钾肥供应不犯愁》——多么熟悉的声音,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据了解,2008年与外商进口钾肥合同的谈判工作尚未正式开始,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日前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钾肥市场供应及海运价格上涨因素影响,我国钾肥市场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但从钾肥进口、国内生产以及需求状况来看,目前我国钾肥库存充足,完全可以满足春耕用肥的需求。商会有关人士详尽地算了一笔账,他们预计今年钾肥需求增长将在2%左右,这样一来全年的需求量约为990万吨。从进口的情况来看,去年进口的总量突破900万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从国产的情况来看,去年的生产总量达到360万吨,同比增长接近30%,再加上铁路运输条件得到改善,国产钾肥2007年实行发运300万吨以上,加上2006年末结转到2007年的库存约400万吨,2007年在满足全年农业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存下的钾肥应在600万吨左右,完全可以保障今年春耕用肥。

  在这个时候,发表这些高见,其用意不言而喻,不语自明,其实中国钾盐协会的有关领导在去年十一月份也曾表示过,“从国内库存来看,目前还比较充足,既有的库存供应可维持到2008年度春耕用肥,这使中方在2008年度钾肥进口谈判中处于有利位置”,从库存这个层面上去解释这个问题,确实可以使中方在谈判中握有主动权,然而国内各种类型的经销商下半年以来,特别是十月份以后,为了哄抬国内进口钾肥的价格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殚精竭虑、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进口钾肥的消费者(最终是善良的中国老百姓)都成了资源垄断优势辣手下的牺牲品。

  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业内人士猜测,也许是为了配合2006年3月24日的进口钾肥的合同谈判,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商会负责人曾于3月16日通过新华社表示,当时国内钾肥市场货源充足,春耕生产用肥高峰能够平稳度过,该年以来进口钾肥价格呈回落态势,预计还将回落,从海关数据来看,2006年1月我国钾肥进口平均价格呈回落态势,从加拿大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下降0.38%,从约旦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下降4.62%,从以色列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下降2.48%。该月从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约旦四个国家进口量约占全国钾肥进口总量的80%,当时商会有关人士也详细地算了一笔账,即根据国内钾肥库存、产量以及2006年进口700万吨等数据测算,从四国的进口量就可以满足2007年国内钾肥的消费需求了,个别国家的钾肥可能因为价格过高,市场无法接受,该年有可能退出中国市场。

  我们一直的观点,发表这则新闻后的舆论造势是否强劲,有多强劲,能起多大作用,甚至于是不是泥牛入海,我们无法验证,最起码各方面都看到了政府暨相关部门的影子,至少政府暨相关部门是鼎力支持中方谈判的。“酒干倘卖无”,多么熟悉的声音,谈判前再次响起,谈判各方是否能够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同舟共济,还是同病相怜、同心协力、同出一辙——“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身旁,让我和你在一起唱”,中国化肥、中国化肥界翘首以待。

  业内外都心知肚明,由于国际钾肥资源价格和运费的上升,2008年进口钾肥的合同价格有所上涨在所难免,无非就是一个度的问题,需要一个理性的上涨幅度。

  又一个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其实2007年早期的进口钾肥价格谈判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二月上旬《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文章《2007年进口钾肥谈判仍处于僵持阶段》一文就阐述得很清楚,2007的关于钾肥垄断等几篇钾肥大稿,我们值得去探讨。

  坐在书桌前,捧着一杯透明绿的热茶,赏着窗外漫天飞舞晶莹白的雪花,空调不遗余力地呼呼吹着,(故)作沉思状——商会、媒体这些熟悉的声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今年的进口钾肥合同谈判,对今年的中国钾肥市场,甚至于国际钾肥市场引起多大的效果,产生多大的反应呢?会不会像南京这2008年的第一场雪一样洁白无暇、让人诗兴大发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