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四川省绵阳市各级供销联社抓住归属农口部门、被纳入农村、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良好机遇,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劳动技能的提高等,积极为“三农”开展服务。
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供销社的积极协调下,绵阳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5月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由邱明君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农委办主任杨昌隶、市供销社主任王兆其任副组长,由农口各相关局办,以及财政、税务、工商、金融、科技等17个单位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在市供销社设立办公室。平武、三台、江油等县市也由政府发文明确赋予了供销社组织、管理、指导、发展农村专业合经济组织的职能。
绵阳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职能。组织、领办、引办各类专合组织230多个,其中市级专合组织30个,入社会员13万个,带动农户15万户,为农创收3亿多元。并培育了“心妙”枇杷、“文昌添宝”等10余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有40个专业合作社通过了工商登记,有6个专业合作社参与总社的“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各级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800余万元。专合组织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同时,还培育发展了3个省部级、11个市级龙头企业,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10亿元,为农创收8亿多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1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2个、3000至5000万元的有4个。
绵阳供销社积极推动和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全系统有7个农资龙头企业参与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建设,发展农资连锁网点1100余个,经省市验收合格的“农资农家店”达342个。改造和新建农资配送中心9个。“农资农家店”绝大部分网点开展了农资商品销售、农副产品收购和代销移动、电信资费卡等业务,充分发挥了“双向流通,双向开拓”、“一网多用”的功能,提高了为农服务水平。梓潼县社新增的40个店还推广使用了“中国供销合作社”中英文标识和社徽图案。该县还在黎雅栏河村级“农资农家店”基础上,组建了全县第一个有六大功能的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
推进以特色农产品经营为主的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积极利用现有特色、又有经营规模的水果、茶叶、魔芋、蔬菜、海椒、棉花等农产品经营优势,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基地建设为基础、现代物流配送为手段的经营格局,建立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配送一条龙的购销网络。市社万馥公司以果品市场的辐射带动力,全年销售各类水果近6亿元,以注册的“万馥”商标,在城区建立了10个连锁网点,开发了大型超市、酒店、机关团体的配送经营,实现销售100多万元。游仙区社鲜绿公司搞好基地的科技核心示范、市场营销,全年为城区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大中专院校、部队、机关食堂配送优质无公害蔬菜、水果近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盐亭社组建的嫘祖酿造公司,带动椒农5400余户,种植海椒550亩,收购鲜椒6100吨,为农创收850万元。
绵阳市社还积极发挥供销系统的教育资源,积极对在乡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进行技术和岗位培训。目前,正积极落实总社支持的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项目。发挥“四川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职业培训综合基地”、“绵阳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的优势,免费培训了“川电子”、“川建工”农民工、庄稼医生等500余人,经考核合格,发给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