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青坎上的环保合作社
在2004年以前,如果你问江苏东台的农民:水稻、大小麦收割之后的秸秆怎么处理?回答肯定是: “在田里烧掉呗!”或者是“倒进河里!”而今可没人这么糟蹋秸秆资源了,他们会去找绿澄草业合作社!
从东台市驱车到后港镇绿澄草业合作社,车子在公路边停了下来 ,路边是稻田,似乎没有见到合作社的影子,顺着田埂走上几米,然后右转,猛然发现一个草片场,一些人正在忙碌。草场边有三间新砖瓦房,原来合作社就设在草场边,这是后港镇六烈村安时河南岸的青坎。河面几艘船上农民正在把收购来的秸秆运到岸上,两台打包机正在不停地把秸秆打包,有人再把打包好的秸秆垛到草垛上。整齐的一大垛秸秆整装待发,过段时间它们会被运到造纸厂,实现循环利用。农民经纪人的脸上笑开了花:“一天能赚100多元,高兴!”这时,一个穿深色西装的人从草场里面走了出来,他就是合作社社长顾瞻,也是后港供销合作社主任。
当初为什么选择成立草业合作社,顾瞻这样告诉记者:“后港供销合作社在东台市西南角,历史上交通不便,经营上没有什么突出的为农服务项目。东台供销合作社提出,基层社要想办法参与新农村建设,我这个主任也发愁啊!”
怎么才能有好的项目呢,顾瞻开始了调研,他发现,每到水稻和大小麦收获的季节,后港的农田里就一片“乌烟瘴气”,顾瞻说:“农民把收割下来的麦秆和稻秆就地在田里焚烧,或者倒进附近的河里,严重污染了环境,几米之外就看不见路,对于这样的污染,市环保局也很无奈。”能不能在这上面做点为农服务文章?如果把这些秸秆废物利用,既环保,又能帮助农民增收,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应该想办法做起来。但是秸秆都能做什么呢?顾瞻开始动了脑筋,经过一番“跑,问、看”,顾瞻发现,秸秆不仅可以用来造纸,还可以用来种植食用菌,于是他想成立草业协会。
“找到了项目,得找市场啊,我到东台市环保局请求帮助,他们对秸秆废物利用的点子很赞同,于是,我们一起去造纸厂一家一家地跑。开始挺难的,造纸场一听说环保局来了,怕生产中有什么违反环保的问题,负责人都借口有事情躲出去了,合作当然谈不成了。于是我们就一次一次地去找,一遍一遍地解释办草业协会的好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终于在2005年4月成立了“东台环绿草业协会”。
顾瞻开始忙碌起来了,协会成立第一件事就是创建了草片场,在水陆交通都很便利、辐射力也较强的六烈村安时河南岸的青坎上,租用了2000平方米的场地,供销社花了10万元买了液压式打包机2台,按照统一收购价格、统一收购质量标准、统一销售的办法运作。协会成立两个月就向浙江、福建等地提供了1.2万吨稻草,净利润达2万多元。
“供销合作社就是我的家!”
2007年7月12日东台环绿协会转型为“绿澄草业合作社”。顾瞻说:“合作社更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供销社可以与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我们从草业协会里精挑细选了11个骨干作为专业合作社社员。”
如今,顾瞻的工作是往返于供销社和合作社的各个草片场之间,每天7点他就已经奔波在各个草场的路上了,他要去检查监督收购和储存稻草的情况,一忙就是一整天,有的时候晚上10点才能回家。所谓的“家”也只是供销社的宿舍。自从儿子上了高中,顾瞻就和妻子商量一下,都搬到宿舍去住了,这一住就是好几年。“住那里比较方便。” 顾瞻轻描淡写地说。
“现在合作社有50多个草片场,每天大概能收购60吨稻草秸秆,辐射江苏海安、姜埝、兴化等地160万亩农田,带动了7万多农户。” 顾瞻一脸喜悦。
说起合作社队伍的建设,顾瞻说:“我们广泛发动农民经纪人,由他们组织船只到田间、场头、村头进行收购,一开始农民们不愿意干,以为这赚不了多少钱,积极性不高,我们就给他们详细地讲这里面的好处,我们自己也做着示范,后来他们发现收购秸秆确实能赚钱时候,我们的队伍开始壮大起来。”
目前,绿澄草业合作社有600多农民经纪人负责收购秸秆,并与湖北、福建周边十几个造纸厂家或者食用菌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社有40多台打包机,运输船只300多条,收购大小麦秸秆、稻草5.8万吨,助农增收已达1400多万元。“政府感谢我们为环保做了贡献,农民增加了收入,心里美滋滋的,而我们就是想为农民办点实事儿。” 顾瞻说。
他把供销社当成了自己的家,他惦记的是基层社怎么样才能兴旺起来,他想做的事儿是让合作社辐射到更多的周边县,他想让这个环保的合作社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顾瞻还在努力地为合作社奔波着。
我国南北方水稻和大小麦的种植面积都广大,大部分秸秆仍旧在被当作垃圾扔掉,如果都能组织这样的环保合作社,那么对于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都将是一件大好事,在采访回来的路上记者一路都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