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一身二十四家(上)
10、对联家
李渔留下对联200余幅,时人称赞其联天然绝调,奇才健笔,藻思结绮,如箴日错(磨玉之石),化腐为奇,妙句自切。“诸联少则十余字,多亦不越三十字,其间议论叙事,波澜曲折,无所不有,可作一篇大文字,又可作两篇大文字。如此快笔,得未曾有”。“笠翁在都门作联甚富,尝自署其下曰:‘有能易一字者,当北面事之。’卒无议着。国门悬字,复有其人?壮哉!”
11、韵学家
一人编纂的《诗韵》、《词韵》、《对韵》三部音韵著作的李渔,怀着不能依籍前人之谬误,要有今人读音的新韵书的目的而编著《笠翁诗韵》。他编的《笠翁词韵》是一部变更前人词韵的“筋骨的革旧立新之作”。《笠翁对韵》至今还在不断地重印再版,有武汉、花城、岳麓、巴蜀、齐鲁、北京古籍、贵州民族出版社等多种版本,深受赏识。李渔的三部韵书,均富有创意立新的特色,可谓中国音韵史上突出的人才。
12、文学评论家
李渔在《一家言释义》等诸多文章中,发出自己撰文之心声,表达作文之基本观念,阐述评论文章之观点,赢得后人较多关注。在1930年前后,《小说月报》、《语丝》等几家影响较大的刊物,发表著名学者朱湘等的《批评家李笠翁》、《批评家的李笠翁》和名家胡梦华的《文学批评家李笠翁》等多篇专题文章,精到地阐述了李渔的文学评论成就。1943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更将李渔推到“吾国文学批评中仅有之人才”的至高极位。
13、诗歌评论家
尤侗为李渔评选的《名词选胜》作《序》,谓李渔:“论词,独得妙解。试与之言诗,笠翁当更进矣。”可见李渔评论诗歌则更加高明。因而许多诗人请李渔评诗作序,留传至今有《今又园诗集·序》等6篇。其中《春及堂诗》为道左参政、李渔恩师之诗集。门人为夫子集作序无例在先,又难谢绝,只得作《跋》。可见一介布衣的学生李渔评论诗的名望之高。
14、音乐家
李渔创建自己的家庭戏班,亲率辗转四方演出。在多年的演奏实践中,各种乐器的使用得心应手,善于协调指挥,得出戏曲音乐方方面面经验,在《闲情偶寄》中一一作了阐述,成为戏曲科班玉律,教唱伴奏指南。林语堂先生说李渔“是一个戏剧作家、音乐家……”等六个家,把“音乐家”置于第二位,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说明他评价李渔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相当高超的。
15、书法家
李渔应人之邀“旬日之间,题像六七”,书联应酬,“以半张纸了无限人情”。一些高官的园亭,如“贾水部园亭”、“王太学园亭”……与一些著名胜景“禹陵”、“燕子矶”等多处延请李渔题书匾联。李渔是一介布衣,身处社会底层,请他题书就是由于他文才高,书艺好。著名书法家王冬龄评李渔“是个隶书造诣很高的书家。 《古玩字画投资指南》载:李笠翁楷书对联3万元,而大书家陈洪绶行书联2万5千元,比李渔的低。
16、篆刻家
《中国篆刻大辞典》在《印人》篇中列有《李渔》条目:“擅戏曲,又工篆刻,著有《芥子园图章会纂》。该大辞典《凡例》说:“印人,包括印人、印学家。“在李渔纂辑的这部《会纂》中,有《述古印说·篆刻秘诀》等25个节段、《续纂印论·刀法总论》等23个节段与《理涂八法》等,段段内容充实,文简意赅,详尽地阐述了有关篆刻的方方面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一部关于篆刻的集大成著作。
17、画家
李渔应邀题写《题朱子年画兰册子》、《戏题梅闰玉斋头所挂梅花书屋图》、《题程天台画梅卷子》……等多家画品,说明李渔是当时画界看得上眼的画家。宰相索愚庵闻知李渔画有特色,请“芒鞋竹杖,烟蓑雨笠”的李渔进相府。李赠送洒墨长笺十二幅并呈上两首词,说自己的画“光腾瑞气三千丈”,感谢相国“怜才”,“不憎贫贱,许登天上”,对所作之画喜爱“偏向”。不知当年能“许登天上”送画进相府的有几多人?像李渔这样的身份者,可能是唯一的。
18、编辑家
李渔一生编辑书籍浩繁,主要有:《齠齡集》、《古今尺牍大全》、《尺牍初征》、《尺牍二征》、《名词选胜》、《四六初征》、《新四六初征》等等。其婿沈因伯云:“家岳足迹遍天下,凡遇此种佳文,惜字如金,多方搜录,迄今十易寒暑,厥告成书。”李渔对自己书稿向友人“乞为痛铲严削”,对待名士来稿也要“向西子面上强索瘢痕。”“他编的书极富特色,带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一个有作为的书坊主与编辑家。”
19、出版家
李渔出版书籍始于杭州,后来在南京芥子园书铺,大量刊印。“根据读者心理,多出版通俗小说,并附插图,还出版便于携带的袖珍本,且十分讲究质量,纸张精良,美观大方,销路大开。”他既出版自己的著作,更出版他人的多类读物。在20多年的出版生涯中,何止车载船装之多!“他 ……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家,他创记录地运用了五色套版叠印这种当时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20、工艺美术家
李渔创作、设计的工艺美术品,均具有自己的特色:1.取其自然,又不纯用自然,“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如哥窑冰裂纹之瓮牖;2.重实用,变粗糙工具为精美艺术品,如刻有图文的压炉灰之香印;3.有机结合,混而一之,如冰裂碎纹混而一之的书画 ;4.强调首创,“千古无人计及”,如“此君联”。当年名士赞李渔“般般制作皆奇”。“暖椅之制,众美毕具,慧心巧思,登峰造极。”“温、凉二座,可称挽回造化”。
21、服装设计审美师
“人有生成之面,面有相配之衣,衣有相配之色,皆一定而不可移者。”这是李渔对服装设计审美总原则的前提,其原则主要是:服装(衣、帽、裤、裙、鞋)整体应相配和谐;服装与人的形体应相配和谐;服装与人的年龄、身份、气质应相配和谐;服装审美的时尚潮流;服装审美的个性化。当今学者认为“李渔的《治服篇》是一篇高水平的服饰美学的文章”。《应用美学》一书的两页中三处应用李渔对着装审美的论述。
22、美容家
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中阐述选姿、修容、治服、习技四个方面的肌肤、眉眼、手足、态度、盥栉、熏陶、点染、首饰、衣衫等篇,可称是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美容知识专著,是实际经验的概括总结,甚富创意性,“始开动中识美之先声”。同时代名士评论这些篇章是“为千古佳人重开生面”,“几乎石破天惊”,称赞李渔是“千载以下必不可少之人”。林语堂先生在70年前就评价李渔是“美容专家”。
23、装饰艺术师
在《闲情偶寄·居室部·器玩部》中,李渔讲述了一系列以实用、节俭、美观为原则的既来自于实践又富有创造性的装饰经验和理论。主要阐述了房舍、墙壁、窗栏、匾额、楹联、器具、摆设、文具等方面的装饰,举出置顶格、取景在借、女墙、蕉叶联、屏轴、锦笺等众多令人舒心悦目、实用、耐用的装饰方式方法,并绘图说明。当时名士王安节云:“求韵人于千古,定推笠翁首座。谓有人再出其上,吾不信也。”后人有《装饰家李笠翁》、《论李渔的装饰美学》等专文论述,评价甚高。
24、造园艺术家
李渔一生营造过伊园、层园、芥子园、半亩园、惠园、五凤楼,总结出一系列造园艺术理论。园林界评价相当高:“李渔的造园实践经验,如诗画创造的艺术经验一样,是一种艺术经验。他提出的一些造园原则,至今仍很有启发意义。”“李渔是我国造园理论、造园技术的伟大学者。”日本著名学者冈·大路在著作中称:“李渔的《闲情偶寄》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三部享有盛名的论著之一,是一部罕见的著作。”
此外,李渔还是演奏艺术家、花卉园艺家…..不一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