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的三元朱村,曾经是中国蔬菜“绿色革命”的发源地,1989年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用从信用社贷来的9万元贷款,带领17名党员干部创建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从而点燃了中国蔬菜革命的星星之火。多年之后的今天,一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绿色信贷革命”又在此燃起了“火种”。
日前,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服务工作座谈会在三元朱村召开,会议由银监会合作部主任臧景范主持,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旨在研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承担起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历史使命,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而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支农载体成为此次参会代表们的共识。
扶持专业合作社:支农最佳途径
银监会的全国支农工作座谈会为何会选择在三元朱村这样一个小村庄召开,这样的座谈会究竟会透露出怎样的“支农”信号?会议之前的活动安排,最终揭开了谜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在正式召开座谈会之前,蒋定之一行首先在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陪同下参观了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基地。参观过后,蒋定之认真听取了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对蔬菜种植、发展情况和“金纽带”信用互助贷款以及合作社运行情况的介绍,并对农户贷款额、农户收入等情况进行了询问,观看了寿光农村合作银行支农专题片。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被认为是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元朱村的历史发展轨迹,正是一个完美的例证。1989年在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的带领下,三元朱村的17名党员干部用从信用社贷来的9万元贷款,搞起了蔬菜大棚专业合作项目。经过多年的经营,三元朱村这个曾经的小村庄,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令城里人都羡慕不已的“世外桃源”。
在三元朱村迅速崛起的背后,信用合作与专业合作的“两翼齐飞”成为关键。农民专业合作不仅是一条引领农民致富的道路,更成为农信社发挥支农金融杠杆作用的最佳载体。
蒋定之指出,要深刻认识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金融支农重点的重要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农村市场的重要经济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织基础,为落实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提供崭新渠道。加强和改进对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解决分散的小生产与统一的大市场的对接;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夯实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有利于贯通“公司+基地+农户”的金融支农链条,扩大业务规模,降低运营成本,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扶持专业合作社:做好五项工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与一般的金融服务对象相比具有特殊性,对于这样一种经济实体的金融服务,农信社应该更有针对性。
蒋定之强调,要扎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市场调研,全面了解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优势品种和政策导向,准确掌握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业分布、发展水平和金融服务需求,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重点加大对产品特色优势明显、组织运行顺畅、经济实力较强、服务功能完备、信用状况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对于遭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导致贷款拖欠的,可本着商业原则,视其历史信用状况等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并适当追加贷款投入,帮助其恢复生产发展。三是大力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开发和引入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强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四是探索完善担保和保险机制,凡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价值评估合理的各类资产,都可以作为贷款的抵(质)押物;支持发展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和保险公司等各有关农村市场利益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互动合作机制。五是加强和改进贷款风险管理,始终强调贷款风险防范,完善内部控制和业务运作机制,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确保新增贷款的高质量、信贷支持的可持续。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和持续监测,对恶意违约的要实施信用制裁;对重点客户和优质客户,推行“一站式”服务,并在信贷审批、利率标准、信用额度、信贷种类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
农信社支农效果显著
蒋定之在讲话中肯定了农信社近年来的支农成绩,他说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积极围绕“三农”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变化,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不断拓宽农村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2003年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从7077亿元增长到14498亿元,年均增长21.1%;农户贷款余额从5599亿元增长到12238亿元,年均增长23.2%;农户贷款面从6500万户增长到7742万户,覆盖面从28%扩大到32.6%;获得支持的农村小企业总数达到197万户,贷款余额9057亿元;已有21省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浙江省率先推出了全省统一品牌的贷记卡业务,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地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蒋定之同时强调,要总结和推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农服务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在追求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忠实履行对“三农”服务的社会责任,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提高“三农”发展活力,培育和拉近与“三农”的感情,持续巩固和发展金融支农主力军地位。二是必须坚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准确把握“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金融服务,持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必须坚持服务农业产业链各主体生产发展,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改进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积极培育潜在的市场和客户群,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四是必须坚持发挥地方政府支持作用,积极了解掌握当地“三农”发展工作重点,切实增加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信贷投入,持续取得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必须坚持防范金融风险,始终把防范风险作为改进服务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按照商业原则自主开展支农服务,持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改革发展质量。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实力正在不断壮大,如何将这一重新复兴的农村金融力量,转化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助推器,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至关重要。三元朱村的发展历史似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坚持信用合作与专业合作两翼齐飞,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此次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服务工作座谈会,表明了银监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导向和决心,我们期待着“信用合作与专业合作两翼齐飞”的局面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期待着三元朱村的繁荣成为中国农村的发展的未来。
实践者说
山东寿光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
崔建强——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户信息、规避放贷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合作使农村合作银行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又促进自身业务的发展,截至11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71.7亿元,较年初增长1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8.7亿元,较年初增加3.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9.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97%以上。
山东寿光燎原果菜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李春香——
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不仅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农资供应和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由合作社作担保,可以得到农村合作银行的大力支持,为发家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户贷款方便了,发展规模扩大了,反过来又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粗算估计,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比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每年增收近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