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永不停歇的为农服务脚步
——2007年终特别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 高志

  2004年6月9日,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测土施肥的要求,从而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序幕。几年来,从企业到政府再到媒体,推广科学施肥大潮涌动,为农服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

  测土施肥的楷模

  一位世界农业专家评价说:“精准施肥与微喷滴灌是世界农业史上一场根本性的革命!而今这场革命正发生在中国。”1991年,这场革命的忠实执行者——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正式诞生了,也由此掀开了中国农民施肥改革的新篇章。

  “为农业需要服务的工业生产不能减弱,还要改善。又如肥料生产,哪个地方适用哪种化肥,也要搞清楚。”六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平衡土壤养分的理念。中阿公司总经理兼IFA主席的武四海提出:以平衡施肥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测土配方工程,将成为推进中国化肥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中国肥料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只有一流的产品才能成为土地的有益补充。从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阿开始根据南北方土壤不同状况开发出了北方通用肥、南方通用肥。此后,中阿公司又积极和中国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土壤养分调研工作,并邀请土肥界的权威专家林葆与李家康两位老教授,对汇总出来的养分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制定营养配方,相继开发和生产出了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作物专用肥。

  中国是一个耕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国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要以全球7%的耕地面积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所以珍惜土地资源、滋养中华大地应该摆在我们农化服务的首位。作为中国复合肥行业的龙头企业,多少年来,中阿公司始终秉承“为农服务”的理念,领先走在农资行业农化服务的前沿阵地。1999年,中阿公司挂牌成立了全国农化服务中心,这标志着中阿公司为农服务步入一个新的阶段;2004年,国家发出关于“测土配方施肥”的号召,为中阿公司为农服务工作的大踏步、大提升提供了良好发展契机。 

  2007年,为了更好宣传与倡导平衡施肥的科学理念,中阿公司与中华合作时报·农资专刊特别推出“天人·撒可富测土配方推荐施肥之路”专栏。在专栏开办的一年里,报社记者汇同中阿公司销售与农化人员奔赴一线,从白山黑水到南国椰林,从东海之滨到高原雪域,几十万公里的行程,从田间地头的现场传授科技,再到农民家中促膝长谈,让记者切身的感受到中阿公司的真诚服务,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农民对撒可富的一种特殊的感情。

  为农服务是一种责任

  “一个企业也就应该有自己的品格和精神,中阿的精神就是关切民生、滋养大地、回报社会。” 

  中阿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质量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心里始终装着农民和土地。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化肥成本的上涨,化肥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各种假劣产品“混水摸鱼”,大品牌复合肥屡遭冲击,但中阿人谨记中阿公司的总经理曾说的一句话,“千分之一的质量问题,对农民就是100%损失”。坚持给农民提供优质化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感受到,只要用过撒可富的人,都会对这中复合肥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撒可富不仅滋养了他们的土地,使他们获得了丰收,而且撒可富的创造者用一种对“三农”深沉的爱温暖了他们的心。在中阿人内心深处,都蕴藏着一种质朴的人民情怀。

  中阿认为,企业的第一要务是搞好生产,创造更高的效益,但这并不是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应把它所获的利润的一部分拿出来回报社会,让社会于企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多年来,中阿公司始终谨记以这句朴实而又极具分量的话,也在恪守自己的承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两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明确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把科学施肥作为施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中阿公司、宏福总公司、青海中信国安等化肥企业也相继开展了测土施肥工作。

  2004年开始,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与国家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和服务模式,宏福总公司与中华合作时报联手以 “宏福村”建设为主要内容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在“宏福村”宏福总公司不仅为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同时,还派出农化服务人员,为农民们免费测土配肥,发放施肥说明书,播放农技知识专题片,指导科学施肥,传授种植技术、作物病虫害诊断和防治知识,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开辟“青海中信国安测土配肥专栏"向广大农民推出了被誉为作物施肥的“黄金搭档”——硫酸钾镁肥弥补了过去因土壤里中、微量元素不足所造成减产现象,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利保证。

  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农技知识普及活动逐渐点燃了广大农民学习的热情,也逐渐改变着中国农民对平衡施肥观念的认识。传播科技,服务三农,帮助农民致富是每个与化肥生产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各项涉农政策的指引下,化肥生产企业将会带动更多的涉农企业参与到这项兴国富民的事业中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