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回望2007,我们难忘》之人物


陶兵林(中)拿到合作社的执照满脸的喜悦。
图为何慧丽(左一)在城乡互助合作社成立大会上发言。

  陈武汉:合作社社长当选十七大代表的喜悦

  2007年10月,广东湛江深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武汉来北京参加十七大了。他说:“我很高兴,但压力也很大。这么多人关心我们,这么多村民支持我们,我们要干好事业回报村民、社员,要把家乡建设好,向总书记汇报!”

  2003年4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特呈岛陈武汉家做客时,陈武汉还是个普通的网箱养殖户。临别时,总书记鼓励他要当网箱养殖的带头人。“特呈岛的网箱养殖怎么办?总书记嘱托要我当带头人,怎么带这个头?”

  陈武汉冥思苦想:一是浅海养殖不能再这样发展下去了;二是养殖户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情况得改变。

  刚好深圳深水网箱养殖公司来联系养殖事宜,陈武汉一下子豁然开朗,决定搞深水网箱养殖。深水网箱养殖投资大,陈武汉联合另外7户村民,每股2万元,办起了全省首个“深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当年,股东每户收入比原来增加近一倍。现在合作社已有社员40多名,入股资金100万元。

  五年后,陈武汉已从一个普通村民发展成党员,又成了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社长,今年还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

  陶兵林:“海归”的葛产品专业合作社

  陶兵林是个“海归”,他是一个已经移民加拿大,曾在美国拥有自己的企业和百万年薪的成功人士,却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办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使陶兵林敏锐地感觉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联系农民、组织原料、完善链条、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好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正是把葛产业做大做强的契机。陶兵林说:“成立合作社是想整合经营,改善农产品分散经营的现状,帮助农民和企业做大做强。我在国外看过农业为加工业提供原料,利用工业、贸易、销售等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但在我国,农民没有下游的产业,除了种植,没有别的加工能力。如果有一个合作社的话,就有条件把农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进行渗透延伸。”

  陶兵林算了一笔账,通过综合开发荒山、荒地和坡岗地等闲置资源,采取合作社基地开发与农户葛园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一亩地产4000公斤葛根,按目前市场价0.5元/斤收购,农民每亩每年有不少于2000元的收成;如果加入合作社,实行最低以0.7元/斤的保护价收购,农民每亩每年有2800-3000元的收成。而种植传统的水稻,不仅要占用好的耕地,而且农民种粮每亩年收入才1000元左右。

  在湖北省及武汉市有关领导的撮合下,陶兵林、徐薇夫妇和曾在日本留学的邵仙墙3位“海归”与“乡土人才”张远胜以及16个葛根种植加工农户走到了一起,商量开发葛根产业,走共同致富之路。8月2日,湖北省木兰葛产品专业合作社正式宣布成立。为了解决合作社快速扩张期的资金问题,保证充裕的收购资金和农民生产资金,陶兵林下一步将筹划成立海归农村资金互助社,与葛业合作社共同发展,促进葛产业的开发,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力争把黄陂区长轩岭镇打造成为“中国葛产业第一镇”。

  何慧丽:我想把“城乡互助合作社”办起来

  “城乡互助合作社及其销售平台的建立,将大大缩短从农田到餐桌的距离,给农民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也为市民消费绿色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可信赖的渠道。我们并不知道它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至少它是集合了多种需要的一个平台。”何慧丽说。2007年10月15日,由知识分子倡导的国内首个城乡互助合作社——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在北京挂牌。从今年7月起就一直处于试运行状态的这家合作社,如今终于在北京找到了自己的根据地。他们将以济南好运顺茗茶平价超市北京分店为依托,并借助好运顺的600多家直营店网络,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配送健康农产品,同时也向城镇市民宣传“健康农业、文明消费、公平贸易、城乡和谐”的理念。

  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的设立起源于著名的“教授卖大米”事件。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到河南省兰考县挂职副县长,并发动组建了一批农民合作社。为了帮助合作社解决大米“卖难”的问题,2006年1月,何慧丽以一个学者的身份亲自组织合作社社员带着大米在北京销售,拉开了城乡互动的序幕。2006年4月28日,温铁军、汪晖、黄平、黄纪苏、韩德强、何慧丽等学者又在北京乌有之乡书店发起成立“北京文明消费合作社”,每人预交100元定金,与南马庄合作社签订购米包地协议,预订了南马庄合作社145亩地生产的大米,有79户市民和单位成为购米包地成员。2006年12月26日,国仁城乡合作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揭牌。为了更广泛地建立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良好互动合作,2007年7月5日,何慧丽等学者又在北京试运行了“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

  陈娟 高浮图:咱大学生“村官”也办合作社 

  2007年12月初,北京平谷区马坊镇梨羊村大学生“村官”陈娟和高浮图忙着市场调研,由他们发起成立的新三农特色果蔬专业合作社刚刚申请领取了营业执照。据悉,这是全市首家由大学生“村官”领衔办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陈娟和北京联合大学的高浮图去年来到梨羊村。在村里工作一年多,他们深感农民面对大市场的弱小,就有了成立合作组织、帮助农民对接市场的念头。曾经带领村民成功试种甜玉米,让村民收益颇丰的他们很快就获得了10多位村民的支持。在争取本村百姓加入合作社的同时,他们还联络其他大学生“村官”,扩大合作社的队伍。陈娟介绍,以前老百姓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要么是卖难,要么是被中间商拿去很多利润,他们成立的合作社今后主要的业务是面向周边村,进行果蔬等特色农产品营销,直接与市场链接,帮助农民实现市场的盈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