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伟,四川彭山人,代理撒可富、艳阳天、桂湖等复合肥品牌,为彭山第一大户,喜欢阅读卡耐基、余世维等专家的营销书籍,因为农化知识丰富被称为“土专家”。
“供销社教会我做事”
付建伟愿意与农民打成一片,这来源于他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是供销社的职业经历让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
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付建伟非常激动,他说:“军队教会了我怎么做人,供销社教会了我怎么做事。”虽然在县供销社工作了八年就下岗了,但是他对供销社有着深厚的感情。
付建伟在供销社的农资部门工作了八年,在这里他学会了人为什么而生活。“每当我在麻将馆转悠,一说我以前是供销社农资部门的,他们个个尊敬我,农民对供销社有一种由衷的尊敬。”谈到这里,付建伟流露出了他对供销社深深的情感。
“为什么农民信任供销社?因为供销社与农民走得近,把农民当兄弟,把农民当做自己的人。有什么事情了,总是把农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付建伟有些激动,他觉得,自己虽然从供销社下岗了,但是他一直以供销社为荣。
一次,付建伟看到农民在给柑橘施肥,他就凑了过去。那个农民用的是一种没有见过的复合肥。农民说,“58元一袋儿,100斤,卖化肥的说,每棵苗用4斤,再加上半斤碳铵或者尿素。”付建伟帮他算了一笔账,一共是每棵苗两块八毛多,他给农民出个主意,用一块四毛钱的撒可富,看看效果怎么样。结果,农民施肥后看到了效果,对付建伟心服口服。
付建伟说:“农民挣钱不容易呀,必须帮农民算好账。”每逢春节,总有农民拉着付建伟到家里吃饭,帮自己规划一下第二年的耕种计划,付建伟为此而感到欣慰。但付建伟不觉得自己是英雄,他说:“零售商离消费者最近,他们才是英雄。农资营销有很多能人,但是最终造就他们的是零售商,就像造就将军的是士兵一样。”
看到一些下岗的老同事生意不好做,付建伟就有点儿“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我对两种人深恶痛绝,一种是制假贩假的人,另一种就是观念陈旧的人。”付建伟严肃地说。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供销社人不能再把自己当营业员,必须把自己当作普通的个体户,还要对自己进行经营管理,学会把握市场行情,同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像从前一样,和农民打成一片。制假贩假的人最可恶,化肥不像香烟,不好抽了下一次换个牌子,假冒伪劣化肥可能毁掉农民一茬、甚至一年的收成,假冒伪劣农资是农村和谐的一个大障碍。
“有证据我找你们干吗?!”
付建伟拥有“复合肥老大哥”——“撒可富”的代理权,这在他心目中可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可是,有一次,“撒可富”的生产许可证却给他带来了小小的麻烦。
当时,县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付建伟的化肥配送中心,查出了“撒可富”生产许可证过期。因为新的生产许可证正在办理中,付建伟拿出了中阿公司传真过来的河北省工业管理办公室盖章的临时生产许可证。技术监督局不认可,非要看临时生产许可证的原件。
付建伟气愤地说:“你们要看原件,我这里可没有,你们去河北省自己看去!”
技术监督局坚持硬要看原件,付建伟说道:“我卖的是正规产品,而且我是下岗职工,我没有伸手向政府要过一分钱。我自谋生路,没有给国家招麻烦,你们就应该支持我,你们为什么还要鸡蛋里边挑骨头?”
虽然技术监督局没有强制没收产品,但是付建伟还是不服气:“反正我是20多年的老党员,没有地方说理,我就找纪委去!”
到了纪委,付建伟把手中所有的“撒可富”材料都交了上去,把“质检局事件”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这还不算完,他把质检局和假冒伪劣的“游戏规则”给捅了上去。一些有问题的小厂每年给工商部门和质检部门交了“保护税”,5000元、8000元不等。纪委的人听到这里发话了:“你不要乱讲,你要拿出证据。”
付建伟这下恼了:“废话!有证据我找你们干吗?有证据我直接去法院了!”纪委的人哑口无言。付建伟接着说:“搜找证据也不难,只要你们愿意诚心查这件事情,农民手里就有证据!你们买几袋化肥去化验也能找到证据。”
虽然这次大闹纪委,但是这件事情还是不了了之。可是,从此以后,技术监督局的人再也没有去过付建伟那里。付建伟笑着说:“估计纪委的人和技术监督局的人私下里沟通了。”
“我是化肥专家”
有一个玩笑是这么说的,“飞机还没有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就可以听到哗啦哗啦的麻将声。”四川人爱打麻将,在农村,几步远一个麻将场子,付建伟从不打麻将,但是他喜欢在麻将场里转悠。
在麻将场子里,看到谁赢了,付建伟就拍他的膀子,别人回头一看,问到:“你是谁呀?”付建伟面带笑容地说:“我是化肥专家!”只要是有人搭话,他就给打麻将的人哗啦哗啦地讲。“你家里今年种啥子?施肥了没有?怎么施的?”总之,他有了自己一连串的问题,打麻将的只要一搭话,就进了付建伟的“圈套儿”。每次,付建伟都能讲上半个小时,讲完就走。
付建伟不爱打麻将,但是喜欢喝茶。平时在农村转市场的时候,累了就到各个乡镇的茶馆转悠。还是老一套,“我是化肥专家!”这不像打麻将,给他们讲话耽误人家玩麻将,茶馆里只要没有麻将,就是摆龙门阵,这可是付建伟才能发挥的一个好地方。
话匣子一打开,付建伟的周围就能围一群人。碳铵怎么施,尿素怎么施,什么是缓施肥。好多农民现在用碳铵还是撒施,“这怎么能行啊?碳铵必须深施。”他说:“农民挣钱多不容易呀,买来的肥料浪费了真实太让人心疼了。”
付建伟经常转悠,跟做市场调查差不多。正好谁家的庄稼有什么病症了,付建伟就给他们说明问题的原因,应该怎么办,只要农民愿意,他就和农民一起去田里看,到底该怎么办。时间长了,彭山很多地方的农民都知道了当地的这个“土专家”。后来,有的村委会给农民搞农技讲座,总是请他这个“土专家”。
“土专家”并不“土”。彭山的一个老同事认为,付建伟这个人很“专”。付建伟平时喜欢看书,“林葆、高祥照写的书经常被我复印,然后发给零售商,他们写的书都被我翻烂了。”他笑着说。“那次去开化肥会议,我还见了李家康,我的很多知识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提起化肥专家,他还能罗列一大堆儿。
付建伟不但有着丰富的农化知识,他也是个销售专家。“我经常读卡耐基,于世维的书与光盘我也经常看。”付建伟白天跑市场,晚上没事儿就看书,所以他掌握了很多销售理论。
“光有理论不行,必须与实践进行结合,这样才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东西,否则怎么敢在麻将场和茶馆里给农民讲。”说起了化肥销售付建伟兴奋不已。“比如团队精神,现在的农资市场的营销团队,就必须把农民当做自己团队的一部分,把农民当做自己的员工。”他认为,要把农民当做自己的员工。只有让员工挣到钱了,他们才不会跳槽,否则,谁给你打工?他把于世维的团队精神融进农资销售里边来,并有了自己的延伸。既然是员工,就必须经常沟通,而且作为团队的核心,代理商必须主动,这就像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一样。
零售商更应该如此。“有的零售商以前没有种过地,那怎么行呢?”付建伟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没有种过地,没有施过肥,就不可能让农民学会科学施肥。化肥和家电不一样, “海尔”的售后服务很好,消费者买了电冰箱,总是能够接到他们的服务电话,问一下效果怎么样,好不好用,噪音大不大,等等。但是农民不是化肥的最终消费者,庄稼自己又不会说话,所以必须亲自去田间地头。所以,付建伟鼓励自己的零售商种上一块地,自己在实践中找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付建伟认为,“和谐社会”就应该是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挣钱;帮助农民挣钱,帮助零售商挣钱,帮助下岗的老职工一起挣钱;如果只有我付建伟一个人赚钱,就没有人理我了,社会也就不和谐了。
记者手记:
付建伟爱读书,但不迷信书,不迷信权威,甚至敢于向权威叫板。他对农资市场的一套理论,是他一年将近360天跑出来的,是他对农资行业的热爱思考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他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绝。
他对供销社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以前的老同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这是他对农资事业充满热情的后劲儿。采访结束的时候,他对我说,“你是农民的儿子,一定要为农民说话;你也是供销社的职工,你也要帮助那些供销社改制后下岗的职工,否则,以后就不理你了。”
付建伟的话铭记在了我的心中,激励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