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改委欲加大肥价调控力度


  本报综合报道 进入用肥淡季以来,各类肥料价格不断上涨,已引起了发改委高层官员的关注。在新年更替之际,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与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先后公开表态,向外界传达发改委加大肥价调控力度的态度。

  12月9日,在全国物价局长座谈会上,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提出要从五个方面作好2008年的价格工作。毕井泉副主任明确提出,稳定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继续实行价格优惠。对因提高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影响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农业生产支出,通过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予以补偿,表达了发改委调控肥料价格的态度。

  随后的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中国网透露,政府将执行多项平抑化肥价格措施。

  曹长庆认为,化肥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对比显示,11月底国际市场化肥价格比10月同期上涨10%左右。二是生产成本上升。12月上旬,进口硫磺到岸价每吨340美元,比10月上涨近1倍,比上年同期上涨近5倍。三是由于国际市场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出口化肥有利可图,因而企业加倍出口。今年1-11月,尿素出口增加2.5倍,磷酸一铵出口增加3倍以上,磷酸二铵出口增加1.7倍以上。特别是10月以来,国际市场价格上涨较快,化肥淡季出口关税税率较低,出口量大幅增长。

  曹长庆说,中国氮肥(尿素)供过于求,全国产能大概过剩800万吨左右;磷肥略供大于求;钾肥紧缺,近70%依靠进口。

  曹长庆表示,除继续对化肥生产的用电、用气、化肥运输价格等实行已有的优惠政策外,政府将把调控的力度主要放在关税上,既要继续加大关税的调节力度,抑制化肥盲目出口,同时也要完善补贴政策,根据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