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7年12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请来地“保姆”,新昌百亩老茶园喜获新生


  曾经辉煌一时的茶园已“人老珠黄”,如何使它“起死回生”?浙江新昌县儒岙镇儒一村从6个村民小组数百户村民手里收回茶地,由集体统一改造,种植新品种,管理两年后,再交还给村民。经过1个多月的日夜苦干,该村上坪岗100亩老茶园已全部改造完毕,种上了“龙井43号”新品种。 

  茶叶曾经是儒一村的主要产业,上世纪70年代初,该村的茶叶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其规模和品种优势倾倒一方,全国茶叶生产现场会在此召开,影响很大。近些年来,由于品种老化,再加上管理不力,茶园几近荒芜。为重振茶业雄风,儒一村“两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入30多万元,对老茶园进行改造。

  据了解,村“两委”将这100亩茶园从农户手中收回进行改造后,由茶叶专家指导种植新品种茶苗。“现在正是种植茶树的大好季节,为了在12月上旬种植完毕,我们每天组织40多人上山,夜以继日地苦干。”村委主任潘均超介绍说。

  在上坪岗,一位担柴的妇女指着身边的茶园说:“20多年前这里的茶园真的很出名。现在茶园改造很好,由村里负责统一管理,两年以后再还给我们,那时就可以采摘优质新茶了。”

  做两年茶园“保姆”并非易事,单是购买化肥及茶园管理这些费用每年都要10多万元。目前,该村还决定在茶园里套种白术。“茶园改造后,茶叶产值预计能翻一番,白术又能增加每亩8000元的收入。”潘均超说。据悉,该村共有茶园面积360亩,2007年还将改造100多亩,这样一来,该村将有一半以上的老茶园得以新生。(潘丽萍)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