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2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活力
——辽宁省北镇市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纪实
白宪忠 田文阁

  北镇市地处辽西走廊,位于风景秀美的医巫闾山脚下,总人口53.2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农户总数13.4万,耕地面积110万亩。近几年来,北镇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以支持“三农”为己任,大量投放小额贷款,重点支持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至2007年10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15015万元,其中农业贷款 76083万元,使全市的农业生产、农民人均收入及信用社的自身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在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支持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养殖、棚菜、葡萄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入到生产致富中来,从而推动了北镇广大农村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迈进。2006年,北镇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4650元;棚菜和葡萄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养殖业,特别是禽类饲养在2005年禽流感大灾过后实现了复兴,并建成了15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量较禽流感前增长30%。

  强化支农意识 创新支农手段

  几年来,北镇市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扎根农业、服务农民,把工作的着眼点定位在支农服务上,以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为主要方法,积极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金融服务。突出了支农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了服务“三农”的意识。在信贷支农上,做到了“三优先”、“三倾斜”。“三优先”即:信用户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农民贷款优先。“三倾斜”即:信贷政策向农业倾斜、信贷服务向农村倾斜、信贷资金向农民倾斜。自2004年以来,平均每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都在6亿元以上,使北镇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调整,粮经作物比例由2004年的8:2调整到6:4,农民人均增收450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在信贷支农工作中,为做到真正服务农民,让农民满意,北镇市农村信用社不断改进信贷服务,大力推行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定时、定点、定贷服务制度,方便于农民;建立信贷员支农工作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支农工作措施和办法。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贷款方式,北镇市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研究制定了《北镇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办法》,根据北镇市经济和地域条件,农户居住分散、户多、贷款额度小的特点,普遍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以农户为主要对象,把向农民发放担保抵押贷款变为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并根据农户经营项目和信誉状况扩大了小额贷款的额度。为保证贷款及时地发放到农民手中,北镇市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民的意愿了定时、定点、定贷服务制度。在信贷服务上,转变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贷款投放工作,把服务从柜台延伸到村屯的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农忙季节,无论是哪里的农户只要在家中打个电话提前预约,信贷员就能在两三个小时之内登门服务,被农民亲切誉为“挎包银行”。为促使信贷员长期贴近农民、服务农民,为农民多办实事、办好事,建立了《信用社信贷员量化考核办法》,彻底转变信贷员工作作风,由过去农民找信用社贷款,转变为信贷员积极找农民贷款。

  落实上级指示 重点扶持养禽业

  该联社结合北镇市“西果东菜、林畜覆盖”的发展战略,重点投贷支持了养殖业的发展。在2005年末禽流感过后,积极配合中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恢复养禽业的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恢复禽类养殖和建设省级标准化养禽小区指示精神,依据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关于支持禽类养殖的文件要求,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加强信贷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北镇市禽类养殖向更为科学、标准化方向发展。2006年以来,为恢复禽类养殖投放贷款7700万元,其中:累计投放贷款4627万元,重点支持了15个省级高标准养殖小区的建设,带动了全市养殖业的发展,建成10万只鸡以上规模的养殖小区64个,使养禽业的发展实现了巨大的变革和提速。

  为配合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建设省级高标准养殖小区的政策,推动农村禽类养殖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该联社对进入省级高标准养殖小区的养殖户,予以降低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时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承诺,农民养殖户用土地和鸡舍即可担保,免除了许多繁杂的程序,贷款利率下调10%,贷款期限由一年延长到三年。农村信用社在养殖户建设鸡舍的初期就与养殖户签订贷款承诺书,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经过一年多的扶持建设,北镇的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在广大农民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例如广宁乡周屯村胡伶蛋种鸡小区现在有蛋种鸡10万套(母鸡10万只,公鸡20000只),拥有最先进的孵化机33台,每天出鸡雏5000至6000只,最多每日可达10000只。今年鸡雏的销路很好,市场价平均3元/只,每月的营业额50多万元,月纯利润约20万元。通过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北镇养禽业在禽流感过后迅速复兴,并超过禽流感前的水平,使全市养禽量达到4000万羽,仅养禽业一项,全市收入可达2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400余元,使北镇真正成为了带动全省养禽业发展的示范县(市)、标兵县(市)。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 加强对大型农事企业扶持

  在支持北镇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为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服务的思想,投入大量资金重点扶持了旺发养殖、铁丰牧业、尹家熏鸡、翠龙肥业等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仅2007年,就为上述几家企业投放贷款1780万元,在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北镇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中旺发养殖以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该市15个乡镇3万余户农民从事绿猪养殖,平均每头生猪增收200元,既引导这些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又使北镇的生猪能够做为绿色食品销往全国,大大提高了北镇农业产业化的知名度;铁丰牧业和尹家熏鸡也以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养殖业,这两家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北镇禽类养殖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禽类养殖的收入,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便利。通过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北镇的农业产业化飞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