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窑煤矿矿难致105人死亡,成为今年以来伤亡最严重的事故。这个“六证齐全”的煤矿被李毅中斥为“五毒俱全”。
12月5日23时15分,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新窑煤矿井下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据核查,事故发生时入井作业人员128人,升井38人;自救下井人员37人,其中升井22人;最后确定遇难人员为105人。另外,升井人员中有18人受伤。目前事故抢险搜救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这是2006年来全国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特大重大事故。经查,事发矿井“六证齐全”;但李毅中了解情况后又斥之为“无毒俱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核发六证不是安全监管的终点
2006年5月18日,山西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新井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56人被困。李毅中在事故调查组成立大会上说,虽然该矿“六证齐全”,但在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火工品管理、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实际上是“五毒俱全”。
而如今,又是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煤矿依旧是六证齐全而又“五毒俱全”。
国家规定的煤矿六证主要是指: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按照法规,六证齐全的煤矿才属于合法煤矿,六证不齐全,就不是合法煤矿。而核发这些证件的单位包括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安监部门、劳动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和工商部门等。
可是,为什么明明六证齐全,却是五毒俱全,以至于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故,可见相关部门在核发证件时是否真正做到了严格公正。而人们期待的是,核发相关证件之后,颁证机关也要执行继续监督监管的责任。
另一方面,在相关部门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时,是否能真正地查出隐患,查出问题,促使企业及时整改。
只有各个部门共同监督监管,才可以彻底排查各类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12月9日,安监总局针对“12·5”事故发出通报,对全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提出要求。其中特别提到了监管部门应担负的责任。
通报提出,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超层越界、非法盗采行为。
相关部门要加大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力度。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隐患屡整不改的煤矿,坚决关闭违法违规组织生产、超层越界盗采资源、破坏资源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矿。对已公告关闭而尚未关闭的矿井,要立即依法吊销相关证照,在年内必须关实关死。鼓励大集团公司收购、兼并、托管、整合地方小煤矿。
同时还应该加大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力度。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联合执法,针对冬季生产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煤矿资源管理,严防瓦斯、透水、火灾、煤尘、顶板等事故灾害发生。(综合)
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炮制了“五毒”
在12月9日成立的国务院山西洪洞县“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成立大会上,最强烈的声音莫过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的怒斥:“什么六证齐全,是五毒俱全!”
李毅中说,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看是“六证”齐全,但是根据初步了解到的情况分析,暴露出许多严重违法违规问题。而所谓的“五毒”,不光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在设计、开采、管理、施救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另一方面,相关监督监管部门也难辞其咎。正是这些作用的总和,导致隐患未能及时排除,错上加错,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李毅中提到,事故煤矿超层越界、非法盗采。该矿被批准开采2号煤层,但却在矿井设计时就把煤仓布置到9号煤层,将主斜井打到9号煤层。通过井下打临时密闭制造假象,图纸和资料弄虚作假,恶意逃避安全监管监察。事故发生时,9号煤层共有10个包工队在10个掘进头出煤,而且初步查明在9号煤层违规使用非防爆机动三轮车多达54辆。
该煤矿违规作业,以掘代采。据了解,该矿2号煤层为低瓦斯煤层。非法盗采的9号煤层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及自燃倾向性鉴定;没有正规采煤工作面,完全是以掘代采;没有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属无风微风作业,没有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矿工大多数没有配备自救器。
另外,事故煤矿管理混乱、严重超员。该矿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按照规定,井下作业人员每班不得超过61人,但全矿井下工人多达447人,该矿发生事故时,井下作业人员多达128人,严重超定员生产。该矿层层转包、以包代管,将井下生产承包给4个包工队,而后又层层分包。事故发生后,在核查矿井人数时竟没有找到一份全矿的职工花名册。
在事故发生后,该矿盲目施救、蓄意迟报。矿方不仅不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事故,而且盲目组织37人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冒险抢救,致使其中15人遇难。在长达5个小时时间内不向地方政府报告,不仅贻误了抢救时机,而且由于错误决策、违章指挥,造成次生事故,扩大了事故死亡人数。
监管部门也没有尽到责任。该矿在改扩建时就违规将主斜井延伸到9号煤层,并长期在9号煤层非法盗采国家资源,其非法违法行为始终没有得到查处。事故发生前11月下旬,县里、市里和市煤炭监察执法大队曾先后三次对该矿井下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存在的重大隐患,使其蒙混过关,最后酿成大祸。可见相关部门在资源管理、安全监管监察上存在着明显漏洞。
李毅中指出,这起特别重大事故充分暴露出矿主无视国家法律、无视政府监管、无视矿工生命和违法顶风作案等严重问题,同时也反映出该地区监管执法不严、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不力的问题。(李彩琴)
声音——
屈万祥:失职渎职也是重大腐败
在“12·5”事故调查组成立大会上,调查组副组长、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说,失职渎职也是重大腐败。
屈万祥说,瑞之源公司从2006年2月开始非法偷采9#煤层,时间如此之久,生产人员众多,监管部门怎么就发现不了?他表示,此次事故调查,还要依法查处失职渎职行为。他要求,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另外,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已参加事故调查。
李毅中:为什么连发3起特大事故
2007年3月28日,山西临汾尧都区余家岭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6人;5月5日,蒲邓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8人;12月5日洪洞县新窑煤矿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05人。这三起矿难都发生在山西临汾市。 “为什么一年之内连续发生三起重特大事故?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是李毅中局长发出的质问。
在调查组成立大会上,李毅中提出,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真正做到事故原因要水落石出,责任追究要依法依规,吸取教训要刻骨铭心,整改措施要举一反三。调查组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现场勘察、技术分析、实物检测、查阅资料、询问知情人、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尽快查清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不光查企业,还要查政府,以及延伸查处相关中介机构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此外,还要依法查处失职渎职行为,以及是否存在权钱交易等违法违纪现象。
李毅中说,总而言之,就是要对该矿建设、生产、管理和监督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把情况搞准、查实。
临汾:每月5日为安全生产反思日
为深刻汲取洪洞“12·5”事故教训,山西省临汾市政府决定将每月的5号确定为安全生产反思日,每逢5号,由该市煤炭局组织开展反思活动,对全市干部群众进行安全生产警示教育。
据了解,事故调查结束后,临汾市将尽快关闭矿井,拆除设备,恢复地貌,做好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并在事故发生地设立警示牌。
临汾市市长李天太在“12·5”特大事故调查组成立大会上说:发生这起事故有以下原因,一是煤炭生产管理混乱;二是监管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三是惩罚并举的威慑力不强。李天太表示,临汾将出重拳、下猛药,促使煤炭生产从无序到有序,煤矿监管从不规范到规范,年内规范建立矿内监督、行业监管、政府监管三大监管体系。 (综合)
张宝顺:加大安全在干部考核中的比重
在12月10日召开的山西省领导干部会议上,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就洪洞县瑞之源煤业公司“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指出,这次事故死亡105人,损失巨大,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沉痛。他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非法越层越界开采、超能超员生产、管理混乱、迟报事故、盲目抢救、监管不力等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警醒煤矿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深刻汲取教训。
一要加大追逃力度,使这一事故中的非法矿主等直接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法律惩处,给死难矿工家属、社会舆论一个负责任的交待。二要以打击非法越层、越界开采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督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每个煤矿越层、越界开采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严肃查处资源管理审批、价款减免等环节中以权谋私、不作为、乱作为等腐败现象。三要强化“一通三防”措施,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四要加强对矿区的社会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深入矿区加强监督管理,从根本上扭转一些矿区管理混乱、环境恶劣等问题。五要重视对公职人员在煤矿监督管理中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加大安全生产在市县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中的比重。在山西,不能有效地防范治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在事故发生后束手无策,不能妥善应对,这样的领导干部不能算是称职的领导干部。对那些由于人为因素、监管不力造成煤矿事故尤其是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党政主要领导在一定期限内不能提拔使用。同时要把那些作风务实、工作扎实,能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
李天太:向全市人民道歉
山西临汾洪洞县“12·5”矿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12月11日,山西临汾市长李天太就山西洪洞县“12·5”矿难向该市人民致公开道歉信。
道歉信中写道:2007年12月5日23时15分,我市洪洞县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新窑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5人死亡。这起矿难,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教训极为惨痛。作为一市之长,我没有做好工作,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到十分痛心和愧疚,难辞其咎,愿意接受组织给予的任何处分。
李天太在信中提到,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一主题,确保临汾市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他提出了“五铁”要求:
用铁的意志“严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用铁的手腕“严治”,开展煤炭生产专项整治。
用铁的决心“严管”,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体系。
用铁的纪律“严惩”,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用铁的措施“严关”,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