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摔一跤 也能捡个大元宝
——撒可富测土配肥、服务促销二三事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徐育红
毋富顺

  正是小雪大雪节气中间的日子,记者来到地处中原腹地的许昌、漯河采访。农闲季节,广袤的农田里,除了独自生长的麦苗外,再难见到什么人的影子。这是农资人一年中好好沉淀一下回顾一下的好时光。记者先后采访了许昌、漯河的两位农资经销商,通过他们的故事,我对撒可富的农化服务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小喇叭”吹开乡亲们的心扉

  徐育红,三十五六岁,收拾得干净干练。她是许昌禹州市小吕乡岗马村撒可富士销售店的老板娘,她和丈夫一起从十年前卖化肥开始,撒可富从最初的几袋销到目前每年300多吨,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硬是趟出了一条撒可富营销之路。

  徐育红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销售撒可富时,由于对产品特点吃不透吃不深,夫妻两个只能用三轮车驮几袋到四处转悠,一天也未必能销出去几袋。举步维艰的小夫妻两个想到了培训——先培训自己,再培训农民!

  徐育红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乡里的、县里的、市里的,只要是跟化肥沾边的讲座培训,准少不了她的身影;学习化肥知识,学习农化知识,学习撒可富知识,徐育红渐渐成了“专家”。

  怎么让更多的农民听到自己的声音呢?徐育红从导游手上的话筒受到了启发,我何不也来个小喇叭,我这叫导购。她选了一款能扩音还能放音乐的手提式扩音器——俗称“小喇叭”,开始了新的尝试。

  音乐一响,农民到场,徐育红开始讲,从撒可富肥效说明、投入产出比要算大账,到施用肥方法、病虫害防治,认真讲耐心答;遇上手头紧的农户,“先把肥拉走,农时误不得!”徐育红夫妇用真心和耐心打开了市场,“小喇叭”吹开了乡亲们的心扉。现在村里一半以上的农户都用的是他们供应的撒可富肥。

  徐育红说,现在“小喇叭”用得少了,是因为农民都认识我们和撒可富、认可我们和撒可富了。但我们服务的精神、精髓不能丢。如今小吕乡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农户家缺壮劳力,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送肥到家里、到地头,哪怕只一袋。撒可富的品质本身就好,农户普遍反映能增产20%以上。我们的信念就是让农民使上放心肥,保证多打多收。有个种植户用撒可富好多年了,今年反映增产不如往年,我们立即请来许昌撒可富销售公司的土壤专家为他测土分析,又请禹州的高级农艺师指导用肥和田间管理,新的专用肥一到,他就拉了一车去。撒可富的信誉和我们的诚意让他坚信:用撒可富没错!今年秋季种小麦,撒可富在岗马一个村就销了240多吨,目前虽然肥价上涨,徐育红夫妇还是又进了70来吨撒可富肥,他们相信明年的市场还是一个字:旺。

  摔一跤  也能捡个大元宝

  要说这卖化肥,即使质量再好,服务再精,也难免遇上这样那样的意外和麻烦,因为土地有四时,庄稼有差异;但如果处理得当,我发现每一次风波过后,总是更晴的艳阳天;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过去后总有收获等着你。国外叫什么“危机公关”,我们就叫它摔一跤也能捡了大元宝。在漯河市撒可富销售门店的库房里,毋富顺经理道出了他这些年经营撒可富的感受。

  毋富顺他们负责漯河三个区近70万亩农田的撒可富销售市场,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撒可富稳居市场份额头把交椅。他说,在市场销售中,从撒可富的生产工艺、原料、配比,到撒可富所采用的化学造粒与物理造粒的不同与优势,我们挨村宣讲,遇到听不明白的,我们就与他一起坐到地上慢慢解释。但售后服务更重要,我们始终把它放在第一位,因为它更直接地影响着农民的收成和收入。

  有一年,附近老窝乡一个农户在自家的玉米地里使用了撒可富玉米专用肥,哪知出苗不久出现了叶黄压秆现象。急火攻心的他叫上十几个亲戚邻居找上门来就把我们围住了。我一听情况,也挺心焦的。要是出了问题,不仅农民受损失,撒可富牌子也要倒。公司立即请来农业局的专家到现场调研,结果发现肥料没问题,人家施肥方法、结构都没问题,测土也没问题。最后专家才找到原因:原来是一种病虫害在捣鬼!专家经过精心研究给出结论——后期肥力跟上来后,由于后劲足,作物强壮,病虫害不会过给收成带来影响。但眼见为实的农民说啥也不信,我们为了给他信心,说就先不收你的肥款了,等于和你绑在一起!到了秋收季节,他的玉米来了个大丰收!他不仅交了肥款,还成了我们撒可富忠实的用户和积极的宣传员!

  龙城镇牛灶村有户农民,去年从一家种子公司那里签订了一项小麦育种合同:种这家公司的小麦,秋收后公司再收购他的小麦作种子。为了确保质量,他真下本钱,每亩地上了100斤撒可富。不料小麦一出苗就发黄,他心里慌了,懊恼得只骂撒可富“害人害人”!毋富顺闻讯赶紧带着专家赶到地头,研究发现,由于撒可富的氮养分属于氨态和硝态两种的结合,作物发芽抽苗前期,个别地块的庄稼会出现黄苗现象,但随着后期氮养分的持久供应,庄稼长的会更加丰满健壮。果不其然,到麦收时,他家的小麦亩产比别人家都高。最有意思的是,当他喜滋滋地交小麦种子时,那家种子公司说啥也不收,说这根本不是我们那个种子嘛!我们交给你的种子哪有这么丰满、这么重?后来公司到没有收割完的地里考察了一番后才相信;但他们还是纳闷:啥肥料能让我们的良种发生这样的变化!

  毋富顺说,撒可富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用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把农民兄弟变成了自己忠实的使用者和宣传者。现在老窝乡的西瓜、辣椒种植业,邓襄乡的万亩葡萄园90%以上施的都是撒可富。葡萄园每亩年收入高的在1万元以上,最低的也超过500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