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7年1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宁化人”挺直的脊梁

本报记者 吴江 通讯员 牛献力

  2007年11月25日,对河北晶龙丰利化工有限公司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公司的阻燃剂扩能工程建成投产,它对于化工与化肥双翼发展的晶龙化工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回顾走过的日子,“宁化人”感慨万千。

  1995年,对于晶龙丰利公司的前身宁晋县化肥厂来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这一年,久违了的尿素工程投产了,“宁化人”脸上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次年春天,随着投产庆典与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祝福着实让“宁化人”潇洒了一回。然而,春夏的阳光还未退去,秋凉便向毫无准备的宁化人悄悄袭来。尿素降价的消息,吹走了“宁化人”的喜悦和梦想,随之而来的是漫漫长夜。

  1999年冬天,尿素市场价格一跌再跌,一度降到900元/吨,生产成本却高达1000多元/吨,企业内偌大的储煤场空空荡荡,唯一不断上涨的是负债报表。可是,艰难却让“宁化人”挺直了脊梁,他们用信念传承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2002年6月,宁晋县委、县政府为宁化的决策班子注入了新鲜力量,化肥市场也悄悄复苏。以总经理刘英江为首的新班子上任后,晶龙化工悄然发生着变化。

  2003年5月6日,正值“非典”肆虐,准备就绪的供气、合成、尿素系统大型技术改造就在“技改与抗击非典”两个重点中拉开帷幕。刘英江在战前动员会上确立了“既要抓检修,又要防非典”的作战方针后,员工们主动请缨,要求加班加点。

  千人同心,众志成城,扩能后的设备产量猛增,尿素产能经过技改由年产7万吨增加到9万吨。

  2004年10月21日,也是一个令“宁化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历史的车轮把他们载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企业改制后,“晶龙丰利”诞生了,“宁化人”变成了真正的主人。栉风沐雨,沧海桑田,变得只是名字,而不变的是自强不息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同呼吸、共荣辱的精神。

  春天来了,但是经过审时度势后,刘英江告诫大家:一个人的难能可贵之处不在于登上顶峰,而是永不停止的攀登。企业要不停地发展,才能生存下去。

  “宁化人”的辛苦没有付之东流,加入晶龙集团后,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晶龙丰利化工也乘着改制带来的机遇健康快速发展,成果一个接着一个——

  2004年12月29日凌晨,新上5000吨三聚氰胺项目安装结束,100多名新工给2005年元旦献了一份“厚礼”——新项目5000三胺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

  2005年8月3日,年产20万吨的高塔造粒复合肥项目隆重举行奠基仪式,公司领导挥锨铲土,拉开了这座110米高巍峨之塔的建设帷幕。

  2005年10月29日,尿素产能年产10万吨的技术改造战役打响了,公司近千名员工铆足了劲儿投入了这场技改扩能战斗中。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晶龙丰利化工公司被河北省氮肥工业协会授予“河北省氮肥行业先进企业”荣誉称号;2006年,公司被河北省石油化工协会授予“河北省化工行业30强”荣誉称号;2007年,公司被邢台市政府授予“邢台市五一劳动奖状”。前不久,从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检局传出喜讯,作为晶龙丰利化工公司主导产品之一的复合肥,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和“河北名牌产品”。

  回顾昨天,“宁化人”豪情满怀;展望未来,“宁化人”斗志弥坚。目前,晶龙丰利化工扩能后的阻燃剂生产线已经开始运转,预计产能将达到2000多吨,公司也将新增产值2000万元,“宁化人”准备迎接的是又一个春天。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