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进口棉花重量和品质问题突出。2007年1—10月,湖南省共进口棉花32批9131吨,经抽样检验,发现重量和品质所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今年前10个月,湖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品质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棉花有16批,“缺斤少两”的棉花有27批。
○ 河北省已收购棉花44.5万吨,收购进度快于上年。截止到11月30日,2007年度河北棉花企业累计收购籽棉24.06亿斤,按衣分率37%折算,全省已收购皮棉44.5万吨,占产量的67.3%,进度比上年同期快15.7个百分点。棉花企业累计加工皮棉7.93亿斤,占收购量的89.1%,进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销售皮棉5.92亿斤,占加工量的74.7%,比上年同期慢6.1个百分点。随着收购旺季基本结束,收购进度开始放缓。
○ 江苏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涨跌分化明显。今年以来,江苏省对美国、欧盟、东盟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0月分别出口43.4亿美元、39.5亿美元和14.4亿美元,增幅分别为25.0%、26.3%、20.4%。对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出口持续低迷,1—10月分别出口41.4亿美元、11.8亿美元和7.5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0%、-0.4%和5.3%。
○ 酒泉农技示范推广收效明显。酒泉市是甘肃省棉花主产区,为了提高棉花亩均效益,酒泉市在敦煌、瓜州、金塔县示范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化促化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和引进新陆早13号等棉花新品种,使76.5万亩棉田的皮棉平均亩产达到120.5公斤,较上年增产6.5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全市还建成了亩产皮棉130公斤以上的示范区9万亩,亩产最高达到150公斤以上。
○ 河南6个棉花品种停止推广。这6个棉花品种包括豫棉1号、豫棉4号、豫棉9号、豫棉12号 、豫早275和豫棉21号。停止推广的原因是,这些品种在推广多年后种性退化,利用面积较小,不但影响了新品种的推广步伐,而且产量低、抗性差,继续种植不利于农民增产增收。(本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