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以来,上杭县泮境乡泮境村大坝里自然村村民王秀城,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减少土地抛荒,自发组织烤烟生产互助组。通过一年的实践表明,他们的互助组运作良好,既解决了烤烟生产中劳力不足,促进了生产发展,又在生产中做到了互帮互学,促进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种烟效益明显增加,还有效解决了本村其它外出务工人员家中土地的抛荒问题。
互帮互助 携手共进
大坝里自然村只有5户烟农种烟,其余劳动力大部分出门打工,由于劳动力的不足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一直困扰着他们进行适度规模种植,而且种烟的效益也不高,特别是2006年由于遭受到自然灾害,大家的种烟效益都不好。去年冬天,在决定2007年是出门打工还是继续种烟的问题上大家都犹豫不决,出门打工没有技术,继续种烟面积太小效益不高,如何决定使大家左右为难。他们就跟烟草站的同志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大家一致认为种烟要想赚钱只有向规模、向科技要效益,而制约规模种植的最大因素就是劳动力问题,只要劳动力解决了,什么问题都有办法解决。如何来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就成为大家考虑的焦点,最后一致认为如果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劳动力问题就能基本解决;通过多次反复协商,烟农互助组就这样成立了,并推举王秀城为组长。
同心协力 既分工又合作
互助组运作总的原则是同心协力既分工又合作。他们5户农户约定,每个烟农各新建一座密集式烤房,各种植16-20亩烤烟,根据各烟农对烤烟各个技术环节掌握程度的不同进行相对分工,分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和协调等,形成既种好管好自己的烟又对互助组内各户的种烟根据分工不同而各负其责,这样的分工确保了种烟先进技术的100%到位率,互助组实现了100%专业化育苗、100%的稻草溶田和机耕冬翻、100%烟田病虫害统防统治和100%密集式烤房烘烤,为烤烟的丰产优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互助组的成立不仅解决了技术推广的问题,关键是大大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由于当前烤烟实现了大棚集中育苗,烟草部门免费提供了大棚膜、基质、营养液、育苗盘等,互助组只投入用工,烟田冬翻起垄实行机械化,所以互助组冬天还可以做好家庭其它工作。互助组在移栽、大培土、采烟这三个阶段对时间要求相对集中而又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环节进行联合作业,使大家在移栽和大培土这两个环节都没有另外请工,只在烟叶采收环节每天请3个工,总共请了40天120个工,分到每个烟农户只要请 24个工,花了720元的请工工资,也就是各人种植16-20亩烟叶只请一亩烟叶用工量,解决了请工难、请工人员对烟叶栽培管理操作技术不熟练的问题,对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烟叶产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互助组 5户平均每户卖烟 5500斤,户均种烟产值33000元,加上各种奖励9000元左右,户均总收入42000元,扣除成本15000元(不包括互助组劳动力成本),户均收益有27000元,比出门打工的收益好得多;另外,互助组的烟农都是本乡本土的当地人,邻近农民都愿意出租田地给他们种烟,比起那些跨乡镇、跨村去租田种烟的人大大减少了租田的矛盾和困难,下半年又可在本地做些零工,既可增加收入,又可照顾家中小孩、父母。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互助组的烟农通过种烟做到了既不出家门又比较轻松地赚到了钱,从而引起了出门打工人员的关注。目前,该自然村两户在外打工人员想回家种烟并加入互助组,2008年互助组成员有望增加2户,达到7户。互助组成员的不断增加,有利于户均种植面积的增加,他们计划2008年在人均一座密集式烤房的情况下,增加两座共用密集式烤房,以增加种植面积。互助组是一种不仅能增加烟农收入,而且对稳定种植规模,扩大烤烟种植面积有益的模式之一。(郭子雄 高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