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10点半,高庆福接到海城市供销社主任丁建环的电话后,很快来到了丁建环的办公室,他一进屋就见到了专程从盘锦市赶来的供销社的同志,他们此行目的就是向丁建环和高庆福“取经”——如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
就在一个多星期前的11月27日,辽宁省海城市王石镇宏星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高庆福正是这家资金互助社的理事长。
这是一家依托宏星南果梨专业合作社、由当地13位农民和一家小企业自愿入股100万元组成的互助金融服务组织,也是辽宁省首家成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农民自愿参股
“我们在开展试点工作中,以银监会新政为政策依据,以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吉林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百信模式’为试点模板。”辽宁省农村消费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乔向记者介绍说,有成功运作两年的宏星南果梨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基础,有该合作社理事长高庆福等几位非常有威信的发起人的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开展非常顺利。
“在筹备期间,我们特意请来农村金融专家姜柏林、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姜志国对发起人进行培训,让发起人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具体操作事宜。”辽宁省农村消费联合会副秘书长谢勇模告诉记者。
经过充分协商,在坚持民主与自愿的条件下,2007年11月27日,高庆福等13人和当地一家小企业出资100万元发起成立海城市王石镇宏星农村资金互助社,通过了该社章程,并签订了《发起人风险承诺书》。
海城市供销社主任丁建环告诉记者,“在宏星资金互助社发起期间,感王、腾敖、西柳等地的农民纷纷提出了在当地发起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强烈意愿。”
联合会牵头引导
辽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顺利成立,离不开在幕后积极引导协调、默默付出的辽宁省农村消费联合会。
冯乔向记者介绍说,辽宁省农村消费联合会是一个为辽宁省农民的农业生产消费提供服务,为农民和农业生产资料企业提供对接与合作,由农资生产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业消费大户、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经营者以及广大农民共同组成的致力于促进农村消费的互助性社会组织。
作为一家兼有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服务的可持续性的省直部门,辽宁省农村消费联合会,在省人大农委、省政协文宣委等部门的陪同协助下,深入辽宁各地农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最终确定海城市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地区,并于2007年10月末正式启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
而与此同时,该联合会探索成立农村社区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试点工作也已经在推进之中。
供销社积极协作
“这几年,我们在海城市组织领办和扶持帮助了28家专业合作社,宏星南果梨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海城市供销社主任丁建环告诉记者,今年春天,辽宁省农村消费联合会的同志到海城调研,准备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当时他就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件对于专业合作社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好事情。
于是丁建环迅速与联合会达成共识,积极协助联合会筹备成立以宏星南果梨专业合作社为组织基础的资金互助社。
“我们的目标是以宏星农村资金互助社为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将来以海城市每一家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和依托,为他们建立起相对应的资金互助社,以解决他们的资金难题。”丁建环说,由海城市供销社领办扶持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很好,为农民的产、供、销提供一条龙服务,但在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资金匮乏的问题。
“正是因为海城市政府和海城市供销社的全力支持配合,我们一来到海城就决定要在这里进行试点。”冯乔告诉记者,他们在调研中走过不少地方,对金融新政策许多人并不了解,也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机遇,抓住机遇做成这件事对于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事。
“而海城市政府开明的态度和海城市供销社的积极协助、全力配合、无私奉献都让我非常感动,也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冯乔对记者说。
经济与金融 “双轮”齐转
王石镇,处于海城市东部近郊,距海城市中心仅6公里,并与海什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王石镇内山地、丘陵、平原兼有,宜林、宜果、宜农。王石镇也是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的南果梨主产区之一,当地农民的80%收入来源为经营南果梨所得,农户年均产梨量达3万斤。虽具有世界仅有的南果梨产地标志,但受农民组织化和资金瓶颈制约,还不能充分发挥出产业优势。
对于资金匮乏问题的严峻性,谢勇模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2007年,王石镇的农业贷款需求量为两亿元左右,当地农信社贷款余额仅5654万元,72%的农业资金需求是通过民间借贷或商业赊销解决,而当地三大金融机构(即农信社、邮政储蓄、农行)2007年存款余额达2.2756亿元。“这表明一方面发展生产缺少资金,另一方面金融资金严重过剩,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制约了金融发展。”谢勇模说。
在宏星互助社的发起人大会上,该社理事长高庆福激动地表示,发展南果梨产业一直受制于资金瓶颈,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筹集渠道。
有专家认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对于其他商业性银行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互助社更能贴近农户,还在于资金互助社能更好地提高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使产业和金融相融合,实现产业和金融“两个轮子”一起转,以宏星互助社为例,互助社为发展南果梨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南果梨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互助金融的发展。
积极申报 两条腿走路
现在宏星资金互助社还没有拿到金融许可证,正在积极申报当中,因此业务开展还不能进行。但是由于资金互助社的成立,宏星南果梨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数量不断增加,原来有300多名社员,现在又有200多名农民要求加入,社员对于生产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
针对这个问题高庆福说:“我们发起人募集的100万元资金,都是自有的生产资金,并不是闲置资金。社员中有的要用钱储备材料和农资,有的明年要建果品储藏库,这些钱马上就会用于生产需要,因此目前,互助社要‘两条腿走路’”。
高庆福所说的“两条腿走路”是指,一方面要积极申报试点,将注册资金暂时存在镇邮政储蓄所;另一方面,互助社成员间开展内部互助,不能让钱闲着,谁家生产缺钱了,我们大家要互相帮助,这样能大大降低成本。
“也有好心人劝我们说,这样不行,是非法开展金融。我真的不理解,拿自己的钱帮助别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风险很小,用钱的人也解了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你说这哪点不好?我想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以团结互助为荣’就是这个意思吧!”高庆福说。
记者截稿前获悉,辽宁省农村消费联合会副秘书长、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筹建和开业材料的主要起草者谢勇模已经协助宏星资金互助社完成了相关筹建申请材料,正按有关申报程序上报,鞍山银监分局已将相关筹建申请材料上报到了辽宁省银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