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山东省平原县农信社在扶持农民发展民营经济中,既给钱帮项目“出生”,又出点子帮管理促项目成长,确保社、农实现效益双赢。
近几年来,随着农民思想的不断解放,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有些农民由于缺乏市场经验,不会经营和管理,致使发展的民营项目半路夭折,或经营不景气。为改变这种状况,平原县农信社一改过去只重视放贷催“生”,而忽视项目后期成长的作法。做到帮农民发展项目既管“生”,又管“长”。农民提出项目贷款申请后,信贷员帮助做好市场考察论证,确保项目“优生”,项目上马后,信贷员实跟踪监管,帮助经营户及时解决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难题,精心呵护好项目的成长。2003年,齐庄村樊有昌等七名农民合伙贷款31万元,办起了棉花加工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到2005年企业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赔进了20多万元,工厂关了门,贷款成了死账。信贷员马风慧多次召集合伙人开会,从经营到管理,从账目到市场,帮他们分析查找亏损的原因。症结找到了,马风慧帮他们先理清账目,又将原来的平摊入伙,改为股份制。同时,还帮他们建立了新的规章制度,完善了财务管理,并扶持18万元贷款做启动资金,使倒闭的企业死而复生,2006年纯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目前,该企业已将陈贷款本息全部还清。
给民营项目定期查体,防止“污染”的病菌浸入,是平原县农信社确保民营项目,健康成长的又一措施。随着民营项目的发展壮大,有些民营业户便申请增加贷款,依托老项目再上新项目在贷款申批过程中,信用社从严把关,严防污染和不合规项目借机搭车,毁掉整个企业,为其健康成长当好守护之神。农民魏某,近几年来靠用废煤渣烧制空心砖赚了钱,他想扩大制砖规模,贷款去承包一家已倒闭的粘土制砖厂,信用社以毁田烧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由,拒绝了贷款。
平原县农信社在扶持民营经济上的思路转变,使近几年来扶持的上万个民营业户,有65%的项目达到了了优生优长,在35%的存有先天性不足项目中,经信贷员的精心呵护,后天发育较好,赢利项目和贷款回收都达到97%以上。(高玉才 张玉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