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个券正好去那边买件衣服,就像白送送,蛮合算的。”日前,两个小姐妹拿着手里的小票头碰头地凑在一块儿计算着。这一幕很似商场促销时消费者组团凑数“血拼”的情景,只是地点挪到了跟“柴米油盐”有关的超市里。
名牌+促销
超市里头像商场
上个周末,位于杭州庆春路上的世纪联华三楼挥动着“满400送300”的促销大旗,使得人气指数一路飙升,一下子超过了常年热门的生鲜区。另外,超市还大方地敞开了原来的“顾客止步”区,增加临时通道用以及时疏散人群。
经过一个月的秘密“整形”后,重新登场的三楼按照商场模式布局,以专柜形式引入了黛安芬、利郎、百丽、耐克、阿迪达斯等杭州市民熟悉和认可的名牌百货商品,再加上宽敞的过道,恍若进了百货商场。另外,更重要的是,超市还把商场的促销力度搬进了超市,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管是因为模式新鲜还是促销诱人,顾客还是闻讯蜂拥而至。据超市方面统计,整个三楼在三天促销期间共揽金1000万元左右,同时将超市周末单天的销售业绩从平时的200万元拔高到了500万元。耐克和阿迪达斯专柜在促销日里还遭到了疯抢,“好像里面不要钱一样的,怎么拦都拦不住。”临时被抽调过来的某保安公司保安小徐回忆星期五的场面时连说“夸张”。
超市+商场
经营者顾客都喊“要适应”
买完酱油再去买件名牌衣服,这样的消费行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尚未接受。“这件衣服多少钱?”“这个包有没有别的颜色?”“去哪里付钱呢?”一家运动品牌的营业员说,顾客们要咨询的问题特别多,“他们大概都习惯于抬头在货架上找价格标签,现在一下子还适应不了,总觉得这儿还是超市。”住在附近的一对夫妻逛完一圈后两手空空:“衣服太少了,可挑选余地不大,真的要买衣服还是习惯去商场。”而在一些网络论坛上,很多网友对进超市的品牌服饰还是心存芥蒂,甚至还有人担心超市只是商场库存服饰的处理场。
同样没适应这种转变的还有商家。千百度的营业员就曾“虚惊一场”:“曾经看到有顾客把一篮子东西忘在我们柜台,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要赶快找失主,着急了一阵才想到这儿是超市,东西都是还没付钱的,或许只是人家不想要了而已。”背靠背柜台也专门有人在门口“指导”顾客,要求把购物篮放在柜台外,不能一起带进去选购商品,“我们也有难处,万一生鲜调料弄脏了衣服,就麻烦了。”
对于柜台商家的这种担忧,超市方面称,会考虑引导相关的顾客“先上后下”:直接先到四楼再一层层往下逛。而对于商家提出在楼层入口处拦下超市购物篮后再允许进入的要求,超市方面认为可行度不高。
超市的终极目标
是升级为百货店?
超市行业内的人气靠生鲜,销量靠食品,而利润则是要靠百货。“去年第一次尝试性地模仿商场经营时还只是个‘半成品’,专柜数量只占少数,更多的是混合交叉模式,现在可以说是更具商场感了。”杭州庆春店副店长章娟说。而对于是否会再升级为纯商场模式的质疑,章店长一口否认了:“我们已经形成了忠实稳定的超市消费群体,不会放弃这个市场,只是与商场进行错位竞争,延伸经营服务内容。”
对于此次促销效果,并非所有商家都打出了满意的高分。据了解,除了几家像耐克、阿迪达斯、背靠背等大牌收入颇丰外,中档以下多数品牌未达到预期值,康莉的经营者直言“差距在50%以上”。尽管同样没有收到“开门红”,千百度的负责人还是看好走进超市销售的前景,“现在消费者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当然希望在买了日常用品时也能顺带着买全装扮自己的商品,就是所谓的‘一站式’消费,商场开设地下超市也是类似的道理。”
除了庆春店外,联华华商集团旗下的运河店和华商店也在开展着超市与商场相结合的业态模式。运河店的负责人透露,在超市、百货商场以外,还将进一步引入家电卖场,“最终是要打造成‘三位一体’式的购物广场。”而该店也将在年底推出强于庆春店的促销力度,有可能会更贴近商场促销,“比如实付一定金额后再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