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广州吃早茶

赵西岳

  整个大厅里,人声鼎沸,茶汽升腾,三人一台,五人一桌,尽是前来吃早茶的茶客。他们面前多是泡上一盅茶,佐上几份点心或熏鱼之类,有的间或煲上几个火锅,里面冒着丝丝可闻的鲜香。

  往日去广州,总是行色匆匆,虽也吃过早茶,但总没有会心的体验。前些时日到广州女儿家小住,才有了宽裕的机会,吃出点广州早茶的味道。

  广州人吃早茶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了。据考证,100多年前,广州街头菜市就出现了叫二厘馆式的茶舍,清咸丰、同治年间,二厘馆在广州城乡已比比皆是了。二厘馆是指当时比较简陋的茶馆,每位茶客只要交上二厘钱,就可以在二厘馆喝到清茶,吃上一份松糕、芋头之类的食品。不好折算那时的二厘钱合现在的多少钱,大概非常经济实惠,颇受劳苦大众及普通市民的欢迎。由二厘馆我想到往昔北京前门一带的大碗茶(俗称老二分)和中原地区早些年摆在街头路边的茶摊(过往路人都能消费得起),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清末民初,随着广州通商而带来的经济繁荣,继而又建了不少规模宏大设计新颖的高档茶楼,如三元楼、陶陶居、天然居、陆羽居、望海阁等茶楼,二厘馆与这些茶楼已不能同日而语了。现在广州市区林立的高档茶馆,豪华高雅,已成了广州市一道独特的风景,也形成了羊城茶楼独具的地方特色。

  在女儿的引导下,我们来到广州有名的“陶陶居”茶楼。这个茶楼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清末时维新变法的领军人物康有为,在广州讲学时,就常光临陶陶居,并题写了“陶陶居”三个字。如今的陶陶居已今非昔比了。它以中式的古典美为内涵,融入西方的现代建筑风格,可谓中西合璧,让人感到气度不凡。茶楼门额为康有为手书的“陶陶居”三个字。大厅迎面入目的是该茶楼的茶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这副茶联妙趣天成,作者巧妙地将陶陶两字,分别嵌入上下联的头一个字,同时茶联中又引入了四个名人的四个典故,不仅读着流畅自然,而且还恰如其分地定位了茶楼的经营特色。

  我们被引到四楼临窗的一个台位上。只见整个大厅里,人声鼎沸,茶汽升腾,三人一台,五人一桌,尽是前来吃早茶的茶客。他们面前多是泡上一盅茶,佐上几份点心或熏鱼之类,有的间或煲上几个火锅,里面冒着丝丝可闻的鲜香。也有的再要上一盘杂拼的瓜子果仁,一边喝着吃着,一边满面春风地交谈着。广州早茶有“一盅两件”(即一杯茶,两个叉烧包或虾饺等)之说,到此现场才真正看到了它的真面貌。我们要了几盅爱喝的绿茶,茶点是南北结合式的糕点和茶鸡蛋,也煲了两个汤,便融入到吃早茶的氛围里了。我品着绿茶,慢慢悠悠地咀嚼着茶点,心情自然也轻松起来了。广州的早茶,真是兼具着茶饮、茶食、茶文化的共同特点。在饮茶的同时,还要慢慢吃着在北方人看来不算早餐的茶食小汤,饮茶与吃早餐兼容在一起了。再看看那装饰得典雅清新的环境,全是一派茶文化的色彩,不管是器皿茶具,诗词茶联、装饰布局以及沏茶技艺,都精致得如江南的山风水韵,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种精神。

  正寻思间,一股清凉的晨风携着曦光,透过碧绿的窗纱拂进厅来,整个大厅也便舒爽了。虽然广州的气候多是燥热湿闷,但在这茶楼里,却是热而不闷、燥而不火,叫人神清气爽的。想当年,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常在广州茶楼吃早茶,留下了“粤海饮茶未能忘”的诗句。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在中山大学期间,也多次光顾广州的茶楼,并说:“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郭沫若在广州的“北国”茶楼饮过早茶后,即席题诗曰:“声色香味都具备,得来真个费工夫。”看来在广州品吃早茶,没有一番消闲半日的工夫,是吃不出它的真汤原味的啊!

  不觉间,晨曦已光亮起来了。大约快到9点了,吃早茶的人们还是意犹未尽。有的说南扯北,有的聚朋会友,有的甜言蜜语,有的谈贾说商,在晨光无声的流泻里,任茶香和茶点溢出一种特异的芳香。这许是广州早茶的一种特定的内涵吧,它也成了广州市民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和精神世界寄寓的一个空间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