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连续三年无重伤以上事故的背后
——石家庄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凯山

  作为中国最大的45号优质碳素结构圆钢生产企业,河北石家庄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安全生产绩效持续提升,千人负伤率逐年降低。2004年~2006年连续三年没有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2007年以来,公司只发生两起轻伤事故,死亡、重伤事故为0,千人负伤率0.46,岗位环境的粉尘合格率达到91%。成绩的背后,石家庄钢铁公司(以下简称“石钢公司”)采取了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呢?

  曹部长的井盖理论

  石钢公司清洁安全生产部副部长曹秀海快人快语。一见到记者,他首先介绍了石钢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安全管理阶段、现代安全管理阶段和科学安全管理阶段。

  据曹秀海介绍,从1995年以来,公司阎胜科总经理提出了“模式—理念—网络”安全管理思路,强调“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故预防”。2002年,石钢公司开始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3年通过,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由“控制事故”转变为“控制风险”。2006年,公司又提出“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使公司的安全管理上升到更高层次—文化管理,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全面提高。

  为了好理解,曹秀海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公司安全管理经历过的这三个阶段:“假设公司路中间有一个下水道,井盖丢失。如果在1995年之前,就有可能是人掉到了井里,被人发现后,捞上来抢救;1995年到2002年间,就会先竖起警示牌,提醒井盖丢失,再采取行动;2002年到2006年间,井盖丢失等类似事件发生的概率就降低了许多,因为有专人会主动巡视查找隐患;2006年至今这样事件的概率就会大为降低,因为全厂职工都有了安全弦儿,大家会主动查找井盖是否丢失,采取行动,避免发生危险。”

  张立光的三次安全会

  35岁的张立光,从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石钢公司上班。如今,他已是石钢公司炼钢厂转炉工段乙班班长。张立光家离公司不太远,骑自行车只需要半个小时;然而,他却常常提前一两个小时出发。

  张立光所在工段实行四班三运转的工作模式,记者去采访当天是周一,他值下午四点的班,但下午两点半他就来到了工作地点。

  张立光先是组织转炉工段乙班15名职工开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会。由于炼钢炉正处于检修阶段,会上,张立光结合10多年的工作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开炉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到3点10分,班组的安全会开完,张立光又来到工段会议室参加了工段的调度会,这次会议的主题也是安全生产。由于刚刚下过雨,会上要求班组长注意防止潮湿燃料入炉,否则会导致炼炉炉道粘连发生爆炸。

  调度会开了半个小时,结束时快到上班的时间。张立光又回到班组开始组织全班开班前会。会上,他结合历史上发生的由炼铁造成的爆炸、烫伤等事故,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如何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张立光还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避免因二号炉检修发生事故。

  下午4点,会议结束,张立光和他的工友们开始正式上班。

  张立光告诉记者,平时会虽然没周一这么多,但每次上班,自己都要提前半个小时到厂开班前会,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记者了解到,以上三次会议只是石钢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具体环节。为了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石钢公司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按照“5W1H”(即做什么、谁来做、在哪做、何时做、为何做、如何做)的原则,制订了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从上到下三个层级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全家盼你平安归来”

  张博是石钢公司炼钢厂的一名年轻职工。结婚不久的小张每天上班经过车间的温馨提醒台前,都会下意识地看看他与妻子的结婚照,照片上还有妻子的留言:你的安全健康是我的最大心愿。“每当看到照片和留言,我就会想起妻子对我的安全叮嘱,我就会在心里提醒自己,安全操作,平安回家。”小张告诉记者。     

  “这样的事情在石钢公司内部比比皆是。”陪同记者采访的石钢公司清洁安全生产部的盖洪波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石钢公司就在厂区内推行了以“亲情叮嘱”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建设系列活动。

  曹秀海告诉记者,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一家大型特钢企业,石钢公司具有年产26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石钢已成为多家知名汽车公司的钢材供应商。伴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安全生产绩效工作也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多年的安全生产工作经历告诉我,对企业发展来说,安全生产工作重要且关键。我们的体会是安全生产工作要‘固化于制’,即形成制度的约束,但更关键的是安全意识要努力进入每一位职工的心中,以文化的力量实现公司经营效益和员工安全健康双赢。”曹秀海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