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1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1·20”高阳寨隧道口特大事故造成31人死亡
飞来横祸警示施工安全

本报记者 李彩琴

  11月20日8点44分,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境内318国道,宜万铁路木龙河段高阳寨隧道洞口处岩石垮塌,造成围岩加固施工人员1人死亡,2人失踪。坍塌的大量石块将途经此处的鄂Q20684客车掩埋,并堵塞 318国道路面。 经抢险,找到了30具遇难者遗体和一条残肢。事故共造成31人死亡,1人失踪,1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到现场,组织抢险,成立了现场指挥部,组成了8个工作专班,对抢险搜救工作进行周密的研究部署,并抓紧实施。22日晚上,指挥部加强上部危岩观测,加快下部坍塌体块石清理,对巨石采取多炮孔、少药量的办法进行爆破作业和清理。至23日4时许,失踪的客车露出顶部,全车已被压扁至60厘米左右。

  尽快让事故真相大白

  11月25日上午,国务院湖北恩施“11·20”高阳寨隧道口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调查组成立。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说,高阳寨隧道口特别重大坍塌事故损失惨重,影响恶劣,瞬息间至少造成31条无辜生命死亡。调查组将尽快完成搜救任务,查出事件真相,给死难者及其家属和社会一个满意的交待。 

  王德学介绍,调查组的任务首先是查清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重点在于分析事故原因,包括引起隧道口坍塌的直接原因和是否存在管理漏洞等方面的间接原因。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调查组将对事故进行性质认定,并提出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责任追究建议。 

  对于实施抢险工作,王德学提出了“三步走”的要求:一是在危岩上部继续进行打眼,为爆破做好准备;二是尽快组织技术组、专家组到现场进行勘察、采样、照相等工作;三是在技术组、专家组结束现场工作后,立即进行危岩爆破,清理现场,进一步展开搜寻工作并尽快恢复通车。他强调要保证凿岩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是否属责任事故有待确定

  相关人员透露,对于事故的责任方调查已经开始,“我们会先就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以确定此事故的责任方,对责任人进行依法追究,调查过程将独立进行,不受干扰。”据介绍,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负责责任人的调查,而陕西纪委则负责对该事故中的党政干部渎职现象进行追查,“目前调查工作刚刚开始,尚不能确定这个事故是否为责任事故。” 

  王德学说:“根据以往的经验看,任何偶然事故都不是纯偶然的。”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调查组将对事故进行性质认定,判断到底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并提出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责任追究建议。

  相关链接

  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于2006年5月21日开工建设,建设单位是武汉铁路局宜万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施工单位是中铁隧道集团公司二公司,设计单位是铁道第四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是四川铁科建设监理公司。隧道Ⅱ线设计全长4404.76米。高阳寨隧道进口洞门位于318国道上方18.8m的悬崖上,隧道进口呈南北向,与下方东西向的318国道垂直,施工采用横洞进入正洞,反打至洞口。事故发生前已全部施工完毕。

  相关事故

  11月25日零时40分,在建的山西侯马汽车客运站发生坍塌事故,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据了解,该车站由浙江一家工程公司负责承建,11月24日下午3时,建筑单位刚举行了庆祝封顶仪式。 

  10月22日1时50分, 山西阳泉荫营煤矿矿区生活区内道路隧道(人车共用,85米长)在改扩建时发生塌陷事故,当时隧道内无人,但导致隧道上方的5户居民房屋塌陷,经核实有2人受伤、13人死亡。

  8月13日下午4时40分,位于湖南凤凰县至贵州铜仁地区大兴机场的二级公路堤溪段沱江大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88人脱险,其中22人受伤。该桥原计划于2007年8月底竣工通车。

  8月5日凌晨1时,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发生突水突泥事故,造成隧道Ⅰ线、Ⅱ线内52名施工人员被困。经过紧张抢险,大部分施工人员被救出。此事故中有3人死亡,7人下落不明。

  短评——

  在目前各地都在大力搞建设的情况下,建筑施工的速度固然重要,但安全和质量更加重要。因为接连发生的事故已经在提醒人们,质量不过关,必然会导致事故。刚刚才庆功封顶,10小时后就坍塌;明明已经施工完毕,却突然发生巨石坍塌;还有为了“献礼”而赶工期……如此种种,终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事实上,教训不可谓不多,重要的是如何要吸取教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