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招鲜 茶馆兴

秉恒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到茶馆行业,可以说成:成功的茶馆都有个性,失败的茶馆各有各的原因。笔者观察发现,经营成功的茶馆大都个性鲜明,走进一次即记忆深刻,经营红火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了。

  茶馆的个性有以功能划分的,如茶馆引入高尔夫体验球场,以及沙宾球等设施;有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如北京的老舍茶馆上演变脸、武术等传统艺术,让人流连忘返;有以茶类为特色的,如主打普洱茶、乌龙茶等,俨然某一茶类的博物馆;有以现代生活方式为特色的,如球迷茶馆、炒股茶馆等。更有反其道而行之者,喊出意料之外的口号,如“拒绝世界杯”等等。

  上述茶馆就是与众不同,而且很好地与目标顾客的需要相结合。比如老舍茶馆,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展示的窗口,在北京喝大碗茶体验传统文化,这里就是唯一的去处。现在,老舍茶馆在顾客心里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其鲜明的传统文化个性孕育成品牌内涵。相反,有些茶馆则毫无特点,消费体验味同嚼蜡。这样的茶馆在我国各地都并不鲜见,也许它们还在正常经营,甚至还有少数活得不错,但相比个性鲜明的茶馆而言,其前景不容乐观。在其他产业化程度高、竞争充分的行业里,个性化、差异化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首选,比如“沃尔沃”轿车,其“安全”的个性深入人心。顾客只要是想购买安全性能好的轿车,脑海里闪现第一个轿车品牌就是“沃尔沃”。其实“沃尔沃”还有其他诸多优点,但安全摆在了首位,并且反复强调。假设“沃尔沃”同时强调尊贵高雅、行驶平稳、动力强劲等特点,面面俱到,可能最终会掩盖其“安全”的个性,反而失去特点,难以在顾客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茶馆面对的消费者在兴趣、习惯、偏好等方面各不相同,指望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是不现实的。只要突出一点,练就独特的“一招”,就可以在激烈竞争的茶馆界生存和发展。其实人的生存、发展也在不断重复“个性法则”。有的人表面看样样都行,可惜样样都不精通,事业难见起色。而有的人是某一个行当或工种的权威,其他方面虽不太擅长,但却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相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遇到过。

  当然,我们需要个性的茶馆,而不是另类的茶馆。所谓另类的茶馆就是乍一看很新奇,但实际上离目标消费者很远。也就是说,茶馆的个性化道路一定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既要个性突出,又要迎合消费者偏好,否则就会走入个性化误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