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6日,2007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广州中洲国际商务展示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茶博会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联合主办,广州市越秀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与去年的上届相比,本届茶博会规模扩大,内容更为丰富,出现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展会内容丰富 参观者购买欲未减
本届茶博会增设了负1层展位,紫砂茶具展位占据了3楼整整一层,设置了茶书画展专区。从负1层至4层,展位共600多个,参展商达400余家,其中有越南、老挝、意大利和我国台湾的茶企参展。茶博会支持媒体近30家。
为打造品牌和加深消费者的印象,1层特装展位十分引人注目,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仍将展位设在上届茶博会参会的位置,并保留了原有的装饰风格;部分企业增加了展位面积,加大了宣传力度,开始着手企业形象塑造;有的中小企业则采取几家小展位合并成大展位联合造势的方式吸引参观者,通过耐心地面对面地介绍寻找合作伙伴,探讨发展思路。
由于广东人盛行品饮普洱茶,茶博会中的茶品仍以普洱茶为主。不过,为数不多的绿茶、红茶、乌龙茶、湖南黑茶、藏茶以及越南茶等展位前也挤满了品饮者。虽然不少企业参展的目的是以展示宣传为主,并未指望获取营业额,参观者也比较冷静,但连日来源源不断的参观人流使茶博会客观上成为了一个大卖场。尽管大益牌普洱茶今年一度经历了价格风波,但茶博会上仍被参观者看好,开幕式当天就创下了销售额70万元的业绩。滇红集团3000多元一件的凤牌沱茶两天就卖了20多件。
茶博会内容既丰富又务实,除各参展商自我进行宣传推介外,由组委会搭台参展各方唱戏的活动多达30余项。其中,传统的大众品茗、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名优茶慈善拍卖活动仍受到与会者的热情关注;2008年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2008年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首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会信息发布会,中国-越南茶业经济贸易合作座谈会、中国-意大利茶业经济贸易合作座谈会、2007中国壶艺鉴赏论坛、2007中国茶业营销论坛登陆茶博会则令人耳目一新,将展会的功效放大,于搭建中国茶业交流平台的同时,使中国茶叶在国际化道路上又迈上了新一级台阶。
企业家学者聚集 纵论茶叶品牌营销
2007中国茶业营销论坛是本届茶博会的一大亮点,论坛于11月23日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主题是中国茶业迈向品牌时代。凤凰卫视名嘴胡一虎应邀前来主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陈硕坚、大益公司董事长吴远之、福建安溪八马茶业公司总经理王文礼、福建五夷星茶业公司董事长何一心、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启中作为特邀嘉宾做客论坛。大家就茶企如何打造品牌、怎样进行营销各抒己见,进行了精彩的论述。
品牌价值究竟是什么样的价值?陈教授认为,除了品质以外,品牌是成功、身份的象征和梦想的标志,品牌的价值1/3来源于质量,2/3来源于身份的象征。日本本田摩托车的品牌价值在于精工细做,质量很好,而在美国哈里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商标授权使用费,大多数人买不起哈里摩托车,但买得起印有哈里商标的杯子、毛巾、衣服,这就是梦想价值。我国现在的茶行业还处于前品牌时代,还没有真正进入品牌时代,茶叶的竞争还处于谁的产品好、加工能力强、企业规模大,从而口碑更好的阶段,即茶叶品牌价值还处于工艺的价值、口碑的价值阶段、还没有进入身份价值的阶段。进入品牌时代后,卖价最高的茶不一定是质量最高口感最好的茶。就像中餐最丰富最好吃,而麦当劳口味单调乏味一样,麦当劳却最赚钱,它赚的并不是“汉堡”的钱,而是很虚的东西,是麦当劳三个字,是一种文化的价值。
进入品牌时代,会出现生产商品牌与经销商品牌分离的现象,这是社会分工所决定的,各赚各的钱。相比之下,经销商品牌会赚更多的钱,但经销商品牌的风险也更大。通常做经销商品牌有三大工具,第一是广告宣传,这对品牌的塑造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是事件营销,这种办法效果好,但持续时间短;第三是渠道营销,如做专卖店等。那么我国茶行业是怎样打品牌,怎样作营销、怎样的文化价值取向呢?
大益品牌所采取的是生产与营销分离的模式,吴远之认为,品牌对企业来讲,实际上是一个承诺。不管是哈里是本田还是大益,只有在坚持承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梦想。八马茶业采取的是渠道营销的模式,王文礼总经理诠释:“为什么中国茶叶有名茶无名牌,这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历史太短有关。品牌的影响力与民族的强盛有关,现在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优秀的民族品牌正在表现出来,诸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等等。”何一心提出,健康就是品牌,茶是一种健康饮料,要讲健康的价值,有机茶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朱启中赞成通过种植有机茶来提高茶叶质量。他认为任何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走品牌之路。
茶叶品牌究竟怎么做,是茶企面临的课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王庆副会长建议:打造中国茶叶通用品牌,建立消费者也便于参照的茶叶标准,注册使用商标,在设立品牌的同时对品牌产品实施监控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口感和适中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