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7年1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窝里飞出金凤凰

本报记者 蔡靓 通讯员 贾有利

  从山窝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有的在城市当了“白领”,有的在城市自己创业当了老板,愿意回家乡工作的,很少。河北迁安的许晓冰却是特立独行的一个。既然选择了回到山窝里种地,她的创业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希望与艰辛并存。

  许晓冰毕业于唐山理工学院,凭借着多年在迁安市科技局食用菌开发中心从事农业推广的经验,凭借着对故乡土地的那份真挚浓烈的热爱和一股追求自我发展的闯劲儿,在2001年冬天,毅然回到家乡迁安市扣庄乡西晒甲山村,承包了村北近200亩荒山。她希望在创业成功的同时,也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严峻的。与村里的承包合同签下以后,困难也接踵而来,打井建房、买树育苗,创业初期需要投入的大笔启动资金让她一筹莫展。从哪里能筹到钱?万一筹不到钱怎么办?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乡种地的决定错了吗?一个个问号困扰着她,挥之不去。

  在旁人的提醒下,许晓冰向当地信用社提出了申请。几天后,她正在山上开荒栽树,远远地看到山下有两个人走过来。原来是扣庄信用社前来进行贷前调查的工作人员。他们对山坡土质进行了化验,并详细听取了许晓冰的创业设想,得出的结论是:山上的土质适合各种果树的生长,许晓冰又拥有多年的农业推广经验,而且她思路新颖、眼光开阔、符合实际,搞荒山开发大有可为。最后,信用社同意为其提供12万元的信贷资金,并对她的创业规划提出了合理建议。

  12万,对于许晓冰来说,可是个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这笔雪中送炭的启动资金让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照着自己的路子走准没错。”她如鱼得水一般钻在了荒山上,有近半年的时间甚至是吃住都在山上,打井上电、引水上山、建蓄水囤、修简易房、栽树育苗、养鸡喂牛……有人不理解:荒山还能生出宝来?许晓冰依然坚持,冬来夏往,严寒酷暑,一干就是四年。

  在信用社的不断扶持下,经过四年的打拼,许晓冰承包的山场面积逐渐扩大到500亩,先后引进了核桃、板栗、大枣等优种果树1万多株。2003年她还听取了信用社信贷人员小殷的建议,利用山场资源优势,在林间散养了2000只柴鸡,靠卖柴鸡蛋的收入,当年就见了效益。

  许晓冰的创业成功之路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经扩大规模,在山场修建标准化鸡房700多平方米,散养柴鸡达到7000多只。后来经过考察,她又建起沼气池100多立方米,基本形成了“饲草、昆虫喂鸡——鸡粪发酵养蛆、喂猪——猪粪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施于林场”的良性生态发展链条,并成立了集试验、示范、培训、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生态示范园。许晓冰为它取名为“凤凰山庄”——穷山沟也能飞出金凤凰的寓意显而易见。

  创业成功,许晓冰还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为帮助乡亲们学技术、长见识,她在基地建起了“农民科技指导中心”。2004年,园区被评为“唐山市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005年3月,在信用社3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许晓冰开始建设乐丫农产品加工厂,迁安市乐丫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也于同期组建。公司先后与江苏大学、北京营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引进了一系列加工项目,有核桃仁、核桃粉、板栗仁、粉条等20多个种类,还安排了100名农村妇女就业,每年可增收200万元。

  现在在迁安提起许晓冰和她的“凤凰山庄”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们都说,西晒甲山这个穷山沟里飞出了个金凤凰。许晓冰却说,是信用社让这个金凤凰展开了腾飞的翅膀,朝着辉煌的方向越飞越高!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