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 帮生帮长帮发展 一路劲歌向未来(上) ]
机制启动 全员支持“三个帮”
农信社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有坎坷亦有经验。榆社县信用联社充分利用熟悉合作组织组建、规范运作的优势,从“帮生”上出主意,“帮长”上下功夫,“帮发展”上搭桥梁,帮助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的专业合作社96个,帮助合作社发展社员400余人,增加股金27万元。
“规划如法,执法如山”。为了切实把三年规划落到实处,他们通过调整信用社和信贷人员的责任、利益关系,界定权限、落实责任、奖惩并举,形成了一个责、权、利相匹配的约束激励机制,同时,还将目标分解到社、落实到人,县联社与基层信用社,信用社与信贷员层层签订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责任书。此外,他们还制定了《榆社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责任考核办法》,将支持专业合作社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贯穿全年工作始终。从而调动起了信用社和信贷员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信用社创造性地开展了“三个帮”活动。
——在“帮生”上出主意。也就是帮助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管理,使其有一个好的机体,为“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农村信用社搞了几十年的合作制,帮助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三会”,是其拿手好戏。至于订立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三个制度,也同样是农信社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引导有能力、有办社意向的农民申办专业合作社,一方面组织力量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一章、三会、三个制度,帮助规范管理,健康运作。
——在“帮长”上下功夫。针对部分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带动力弱的现状,他们采取散发知识问答宣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上门入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意义,激发了广大农民入社的热情。榆社县海洋水产品养殖合作社建社初期,入社成员只有5人,通过信用社的大力宣传,入社成员很快发展到35人。
他们一面动员合作社吸收企业入社,一面动员企业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对合作社来说,有利于发挥企业资金、市场、技术和经验的优势,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方便生产资料的购买和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对企业而言,这可以使它们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原料供应基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自身的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
——在“帮发展”上搭桥梁。农信社动员全县信合干部员工广泛收集信息,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商机,寻求市场合作伙伴。联社理事长魏树斌经过多方联系,为“河峪”小米在天津开辟了市场,年增加销量20吨。同时,为进一步理顺合作社与公司、农户、村支委、村委的关系,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他们积极引导合作社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形成独立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明确合作社与公司的利益关系,使其在发展上互补,利益上共享,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利益,通过让利于农民、合理分红等惠农措施,实现合作社带动农户,农户推动合作社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邀请村两委对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村里公益事业,取得村两委对合作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为合作社持续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双轮驱动 一老一新传帮“贷”
农村信用社与今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是一“老”一“新”,但却来源于统一母体,活动于统一环境,服务于统一对象。这些天然的优势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和以生产、购销合作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携手合作,互利双赢具有巨大潜力。农信社通过积极创建信用工程,强化优质服务,建立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绿色通道”。
政策倾斜,“宜社则社,宜企则企,宜户则户”。他们出台了《榆社县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信贷政策要向专业合作社倾斜,坚持“利率优惠,手续简便,合作社优先”的贷款原则,并要求各信用社要结合信用工程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信用户评定工作,创建信用专业合作社,扩大授信额度。在贷款对象上实行了“宜社则社,宜企则企,宜户则户”的倾斜政策:对有实力且规范运作的合作社,直接向其发放贷款;对尚未规范的合作社,合作社有股东企业的, 贷款放给企业;对没有企业的向其成员发放贷款。
提升服务,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农信社先后出台了《榆社县农村信用社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贷户提供完整贷款资料的条件下,办理信用贷款和质押贷款不超过1个工作日,办理保证担保贷款不超过2个工作日,办理抵押贷款不超过3个工作日,谁延误就处罚谁;优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设基本账户,优先保证现金供应,优先办理转账结算;各信用社每月对所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要实行定人、定点、定时上门服务等等,切实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贷款难问题。各信用社都设立了专业合作社服务热线,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商机。特别是在每个专业合作社都设立了联络员,及时掌握其运营情况,为其排忧解难,并做到服务上门,先后开展现场放贷6次,发放贷款243万元。
强化监督,推行“看、听、查、问”。他们组织了内部人员、聘请社会监督员,通过看、听、查、问等方式,对信用社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明察暗访,对信贷员采取“进社看台账,进村问群众”的考评方式,同时结合开展文明服务月活动,散发意见征求卡10000余份,广泛征求客户意见和建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金融服务及时到位。
灵活选择贷款方式,实现效能化。对合作社的信用户成员采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方式发放;对非信用户成员采取先评级后授信的办法进行管理;对较大额资金需求的成员实行农户联保的方式进行发放;对专业合作社法人贷款采取有实力的公司、合作社风险基金、财政担保基金等担保方式进行发放。
创新担保方式,强化风险保证。在政府层面,通过农信社积极与当地党政沟通,县财政拿出150万元注册成立了全市唯一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的专项担保公司,与政府联合推出了“合作社贷款、政府担保”的担保模式,原则上每户贷款额度不超过十分之一,贷款总额不超过担保公司资本金的5倍;在民间层面,实施了成员保证金为成员贷款作风险担保,部分专业合作社通过成员代表大会同意,按自然人成员每户不少于1000元的要求缴纳了风险保证金,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并将保证金存入农信社,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签订担保合作协议,目前已存入农村信用社风险保证金83万元。
建立贷后回访机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有挤占挪用现象或经营不善等,立即发出风险预警通知,并责令信贷员收回贷款,停止提供新的支持。
这一破解“三农”问题新亮点的打造和凸显,再次体现了榆社信合是一个人才济济、奋发有为的战斗群体;信合队伍是一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精英团队。
六十载风雨路,一曲高亢创新歌。榆社信合与时俱进,在机遇和挑战同在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榆社信合全体员工将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魏树斌的坚强带领下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引,用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最好的工作态势,瞄准政治强社、改革活社、质量立社、人才兴社的宏伟目标,扬鞭跃马,奋勇向前!
这正是:帮生帮长帮发展,两社联动照锦程,惠社惠农惠箕榆,一路劲歌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