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帮生帮长帮发展 一路劲歌向未来(上)
——解析山西省榆社县农信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社联动双轮驱动互利双赢现象
张占果 胡爱林文/图

  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建明(左二)在榆社县委书记曹煜(左一)、县长卫明喜(右一)的陪同下对榆社县“小麻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
  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梁滨(前左二)在榆社县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魏树斌(右一)的陪同下到该县东庄生态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

  编者按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榆社县农信社及时洞察这一发展趋势,顺势而为、勇于创新,在“助力”中实现“借力”,通过扶持专业合作社也完成了自身的蜕变。

  榆社县的合作社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誉为“老区农民致富的靠山”,同时,也正日渐成为榆社农民进入市场的联结器,农业信息技术的传播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助推器,合作社增利、农民增收和农信社增效的稳定器。

  榆社县农信社、合作社上下联动、双轮驱动、互利共赢,不仅使农信社长期面临的市场生存空间问题得以解决,也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找到了新的亮点。现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规范、稳步发展,为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山西省榆社县是“华夏文明之巢”,也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榆社地处太行山中段西麓、晋中市东南部,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因此榆社县各届政府一直在探索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蚕桑、林业、药材、养殖业等等,这些产业虽然符合当地现状,但因资金制约和无法解决小规模生产带来的问题,始终无法稳定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加。

  今年以来,榆社县信用联社在省信用联社、人行、银监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农民专业合作法》的颁布实施、省政府的“双千双百惠农工程”及省联社推出的“三千三百惠农工程”,把大力发展、诚心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合作社“导向推动、稳步发展、提高质量、积极推进、精心呵护”,从根本上破解农民“贷款难”和“难贷款”的困境。

  这一做法及产生的轰动效应,得到了国务院和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代省长孟学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薛延忠,副省长梁滨,省委宣传部部长高建明,省长助理刘维佳等省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专门做出批示,要求予以认真总结,宣传推广。

  导向推动  彰显特色“新亮点”

  笔者在榆社县采访的几天时间里,最大的体会是: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做大、做强、做优、做出特色,是因为政府扶持“两社”措施得力,“观念+制度+感情”加快了“两社”互利双赢前进的步伐,是三方联手惠农的结果。榆社县县长卫明喜介绍说,正是县委、县政府和农信社在工作上的密切配合才形成了今天彼此的默契;座谈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信社主动创新、转变作风的做法大加赞赏;县里的公务员对农信社的作用也是赞不绝口,开玩笑地说:“农信社是我们榆社的‘第五大班子’。”

  榆社县农信社在全面实施省联社提出的“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中,把脉问诊、主动出击,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视为“龙头”来抓,反复强调“好制度不执行等于零、好思路不行动等于零、会议精神不落实等于零、布置安排不督促等于零、责任人员不追究等于零”,通过帮生帮长帮发展,实现了惠社惠农惠“榆社”的初步目标。主要反映在“六个促进”。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06年末的7家发展到105家,注册资金350万元,入社农户1090户,带动和服务农户9930户,占全县农户的32%。其中75家与农信社建立了客户关系,64家建立信贷档案,35家累计获得贷款7369万元。

  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凭借产业基础而建立,通过发展又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如榆社县农信社支持的北寨乡水磨头“绿达蔬菜”、青峪村“石勒小麻油”等9个种植和加工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带动种植小麻、谷子、小杂粮等农作物达4.63万亩,产量达1360万斤,实现收入2690万元;支持的更堂养牛、文锁养猪、兴海笨鸡养殖基地等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带动发展牛、猪、驴、鸡等存栏量达到13275头,预计出栏8174头,实现收入1031万元。

  今年以来,榆社县委、县政府也加快了融入“大太原”经济圈的步伐,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笨鸡蛋、蜂蜜、小麻油、稣梨、豆腐、白酱油、小杂粮等一批绿色农产品打造成为品牌产品,借助合作社的发展把榆社建成了省会城市—太原的“生态厨房”。

  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发展。产业的兴起,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太行驴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后,带动近千户农民养驴3000余头,为“主力阿胶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原料增长25%。企业转化农产品能力的提升,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短短几个月,养驴专业合作社又新发展5家,预计未来3年养驴农户将发展到3000多户,养驴数量达到一万多头,榆社县将成为华北最大的养驴基地。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增收。专业合作社社员因为“贷款不愁、种籽(仔)不愁、销售不愁、防疫不愁、服务不愁”而干劲十足,合作社的发展使原来“死气沉沉“的山庄窝铺变得热闹起来,也让这方曾经辉煌,因贫瘠一度落寞的革命老区终于沸腾起来!2007年,农信社支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计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合作社成员增加收入预测超过560万元,合作社带动的9930户农户将增加收入800万元。

  促进专业合作社品牌意识的树立。新形式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时代潮流,品牌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如立足于河峪、云竹两个乡镇的榆社河峪小米合作社,是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总资产已达110万元,完成了产品基地、产品质量国家无公害认证,也完成了产品条码、商标注册,该社生产的“河峪牌”小米远销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等11个城市,成了各大超市供不应求的紧俏货。

  促进农信社业务发展。截至2007年10月末,该县农信社各项存款净增1.2亿元,增长42.14%,占全县金融系统的85.76%;各项贷款突破1亿元,增长33%,占全县金融系统农业贷款净投放的97.03%;实现收入1584万元,增长38.46%,信用卡经营收入已经达到2700万元,增长40%以上。

  拓荒路上创奇迹,硕果摇枝几多辛。榆社县不仅展现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农信社也找到发展的新机遇,经营状况摆脱了徘徊不前的局面,第一次实现各项指标完成综合评比全市第一名。山西省信用联社也在该县召开了全省实施“双千双百惠农工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榆社现场会。最近,晋中市委、市政府,山西省委、省政府也将在该县召开全市、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现场会。该县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魏树斌被推选为榆社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从而为“榆社信合”的品牌打造和影响力提升开辟了先河,县委副书记、县长卫明喜特为其赋诗一首:“联社魏老三,理事敢为先,情系箕榆地,惠农百万千”。

  政府发动  积极扶持“新合作”

  2006年11月17日,山西省政府省长助理刘维佳来榆社县就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从此,掀开了榆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序幕,同时也为农信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指明了方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维佳先后四次专程到榆社进行合作社调研,并发表了大量调研文章;省信用联社主任申瑞涛、副主任张转芳数十次到榆社对合作社发展规范、农信社信贷操作等方面进行帮助和指导。

  之后,榆社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引导,把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解决榆社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三低”问题的切入点,先后出台了“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需费用由政府‘买单’、贷款贴息”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一方面,政府拿出专门资金,作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用款,报销其全部注册费用;安排农经局经管办专门服务于合作社;开展“百村千户万人大培训”,把政府的愿望变成农民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整合支农资金给合作社贷款贴息,出资150万元,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为合作社贷款担保的担保公司,为信用社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保障;政府把结算中心和代发财政工资的企事业单位设在了县联社营业部,每年可为信用社增加1亿元存款。

  在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政府的角色十分重要。榆社县政府对这一点认识深刻,不仅在启动阶段强调必须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同时要求严格依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农民为主体、以增收为宗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引导而不干预、指导而不替代,让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个新事物,它的生存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而众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处于起步阶段,与金融部门设立的贷款门槛还有很大距离。为此,2006年11月14日,榆社信用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在深入贯彻实施省联社提出的“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的过程中,首先组织开展了大调查、大发展、大行动。

  通过调查他们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和良好前景。第一,合作社将单个的农户生产个体联系起来,实行集中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配,能够形成规模、彰显特色、打开市场,解决好一家一户农民难以解决的生产问题,提升农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第二,合作社通过集中批量购买农资、销售产品,能够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交易费用;第三,合作社通过有组织地培训,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快速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理念,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向现代化装备水平迈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迅猛发展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信贷资金需求十分迫切。通过调查信用联社班子成员达成共识:虽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运作尚不规范,制度也不健全,几乎没有资产,但是,既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新形势下“三农”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信社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榆社这样的农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好发展,必然会为农信社拓展业务领域、壮大自身实力带来难得的机遇,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迎难而上。为此,他们确立了“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帮生帮长帮发展,全面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的工作思路。

  思路确立以后,他们组织力量制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经过反复讨论、集思广益,于今年4月1日出台了《榆社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规划》。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支持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拉动10个产业,带动2万农户增收。规划还明确了“三个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累计投放增幅要高于各项贷款增幅、净投放要高于其它贷款增幅、对合作社让利要高于其它行业。规划至200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信贷支持额度达到3个亿,新增贷款1.5个亿,合作社贷款要占到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利不低于20%。

  [ 下接 帮生帮长帮发展 一路劲歌向未来(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